怎样控制白癜风 http://m.39.net/pf/a_6020116.html

科赛基农产品使用手册

主编王险峰

副主编李宏元、苏跃

一名词解释

一年生杂草种子发芽、开花、结果、整个生活周期在一年内完成,这类杂草都是种子繁殖,幼苗不能越冬,每年只结实入一次。

多年生杂草在田间可生存3年以上,种子和营养器官都能繁殖,一年中可多次开花结实。冬季地上部死亡,地下营养器官存活,下一年条件适宜时又发芽生长。这类杂草的越冬芽、根茎、块茎、块根及鳞茎等在土壤中越冬,但也有越冬芽在地表或浅层土中越冬。还有的在水中越冬。

禾本科杂草禾本科杂草是水田和旱田的主要杂草,胚有一个子叶(种子叶),通常叶片窄、长、叶脉平行,无叶柄,叶鞘开张,有叶舌,茎圆或扁平,有节、节间中空。这类杂草有一年生和多年生。种子粒较大的在土壤中发芽深度可达5厘米以上,土表处理除草剂难以防除;种子粒较小的,土中发芽深度仅为1~2厘米,用土表处理除草剂防除效果好。

阔叶杂草又称双子叶杂草,胚有两片子叶,草本或木本,叶脉网状,叶片宽,有叶柄。鸭跖草虽为单子叶杂草,人们习惯把它划为阔叶杂草。

早春杂草这类杂草在春季3~4月份,当温度达4~10℃时,种子即发芽生长,夏季开花结实。

晚春杂草晚春性杂草在4~7月份,当温度在10~15℃时,种子在土中发芽生长,最适温度为⒛℃以上。这类杂草数量大,种类多,生长迅速,对作物危害极大,是农田重点防除对象。

越年生或二年生杂草这类杂草需要度过两个完整的夏季才能完成它的生长发育周期。种子繁殖,一般在夏、秋季发芽,以幼苗或根越冬,次年夏秋开花结实,整个生命周期跨越两个年度。

寄生杂草寄生杂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寄生在别的植物上,吸取养分而生长。这

莎草科杂草胚有一个子叶(种子叶),通常叶片窄、长、叶脉平行,无叶柄,叶鞘包卷,无叶舌,茎三棱,通常空心,无节。主要发生在水稻田。它的种类多,数量多,危害重,农业和化学药剂难以防除。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矿物质包括石砾(大石砾、小石砾)、砂粒(粗砂粒、细砂粒、极细砂粒)、黏粒(粉粒、黏粒、胶粒),土壤黏粒通常带负电荷,其阳离子代换容量较大,黏重的△壤对除草剂吸附作用强,除草剂用量大,疏松的土壤对除草剂吸附作用小,除草剂用量小。

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反应的强弱,通常以酸碱度来衡量。土壤酸碱度用pH来表示。由于氢离子在水溶液中含量较少,1升中性水溶液在22℃时,氢离子浓度是10ˉ7(0.)克离子数。如氢离子浓度大于to-7是酸性,小于to-7是碱性。分级标准:pH小于4.5为极强酸性;4.5~5.5为强酸性;5.5~6.5为酸性;6.5~7.5为中性;7.5~8.5为碱性;8.5~9.5为强碱性;大于9.5为极强碱性。

土壤有机质土壤中形成的和外加入的所有动、植物残体不同阶段的各种分解产物和合成产物的总称。它包括高度腐解的腐殖物质、解剖结构尚可辨认的有机残体和各种微生物体。有机质是土壤固相中最活跃的部分,影响肥力的许多重要土壤属性均与之有关。土壤有机质对除草剂有吸附作用,有机质含量高对除草剂吸附量大,使除草剂降低药效。

苗前施药苗前施药也称苗前土壤处理,包括农作物播种前和播种后出苗前两种施药方法。

播前施药(代号PP、PPI)种之前或在秋季越冬前施药,施药后需用机械耙地混土,把药剂耙入土中与土壤均匀混合,把药剂施在杂草萌发或出苗之前,除草效果好,药效稳定,防止药剂挥发、光解、风蚀,在干旱地区可减少水分、风等因素影响,获得稳定药效。

播后苗前施药(代号PRE)也叫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物播种后出苗前施药,施药前把地整好,要求地表无大土块和植物残株,已出土杂草最好用机械除掉,在干旱条件下最好用旋转锄浅混土或起垄播种的地块用机械培2厘米左右的土,并及时镇压。播种后最好立即施药,施药晚药效差。

苗后施药(代号POST)也叫苗后茎叶处理。农作物和杂草均发芽出土以后施药。苗后施药还可分为苗后早期、苗后中期、苗后晚期施药。如大豆苗后2片复叶前为苗后早期,3~4片复叶为苗后中期,4片复叶期以后为苗后晚期。

撒施法撒施法是将水田除草剂与沙土或肥混合后撒入水中,亦称毒土、毒沙法、毒肥施药法。可供直接配制后撒施的除草剂剂型有颗粒剂、乳油、乳粉、可湿性粉剂、浓乳剂、干悬浮剂等,配制药土、沙或肥时,每公顷需千克左右的过筛细土或细沙或不结块化肥充分拌均后撒施。

混土施药法混土施药法是将除草剂施于土壤表面,然后用圆盘耙、耕耘机、旋转锄等农具进行耙地混土,将药剂和土壤均匀地混合,以避免或减少除草剂挥发和光解损失,能在干旱条件下获得稳定药效。播前施药(包括秋季、春季)采用混土施药法。

喷液量喷液量是指单位面积所需农药加水混合喷洒的溶液量。一般用升/公顷表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zhicaoa.com/ytcsz/12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