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47.html

专栏简介

《教学考试》杂志是公开发行的省级教育期刊,以服务高考改革,服务高中教学,研究高考命题规律为办刊宗旨。年1月与中国知网达成合作之后,其影响力与日俱增。

本专栏特此呈现杂志内容精粹,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余跃

硕士研究生学历,长期从事高三生物学教学,在《教学考试》等杂志发表专业论文多篇。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编号:14YJA)和湖北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高考试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项目编号:B)。多次在县市级高考复习研讨活动中担任中心发言人。

本文刊登自《教学考试》

高考生物1

上刊文章

二轮复习中学生培养的策略初探

二轮复习是学生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此阶段将会使学生的分层更加明显,经过此阶段后,有些学生并没有实质性的提升,甚至有倒退的趋势。如何做到让学生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力有大幅度地提升,是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困惑,也是本文探究的主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学生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应该表现出的特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学生学科能力提升的二轮复习教学策略。

一、?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要求

1.?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高中生物学的四大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学业质量标准也做出了详尽的解释。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一、二级水平只涉及必修课程内容,要求学生能够解决简单情境中的问题,所用到的方法比较简单,是本学科学业水平合格考试的命题依据;三、四级水平包括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要求学生能够解决复杂情境中的问题,所用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复杂,涉及高阶思维,是本学科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毋庸置疑,学生应该达到三、四级水平,即解决特定情境问题,如生产、生活中的特定问题,能够以生命观念为指导、科学思维方法为手段进行科学探究,能够对社会热点议题做出评价、阐明立场,内化为自身的科学理念,并养成自觉行动的习惯等。

2.?评价体系?对人才选拔的要求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一核、四层、四翼”,“一核”为考查目的,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基础性”是指高考强调基础扎实;“综合性”是指高考强调融会贯通;“应用性”是指高考强调学以致用;“创新性”是指高考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学生应该具有很强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学生应该具备的特质

基于上述论述,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质:

学习态度方面:(1)学习主动性强、目标性强,具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2)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积累,但更加喜欢深入地分析知识之间的关联性;(3)重视课本知识体系和教师对课本知识的解读,但不迷信课本和教师的讲授,具有一定的质疑精神;(4)愿意分析和评价已经学习的知识,同时有提出个人观点的习惯;(5)喜欢独立思考,同时喜欢与他人交流自己的观点;(6)重视学习方法的不断完善等。

学习能力方面:(1)善于理解记忆,逻辑思维能力强;(2)能够用发展的观点、辩证统一的思想批判性地学习知识;(3)能够将散乱的生物学知识通过某些较为抽象的内在联系统一起来;(4)具有很强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5)善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并能适时与他人交流自己的观点;(6)知识迁移能力强,能够将知识迁移至新的真实情境,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常用到“分析、评价、创新”的高阶思维(按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等。

三、学生培养策略

基于学生应该具有的优良学习态度和强大学习能力,笔者提出以下有关二轮复习的教学策略。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构建开放式的课堂

开放式课堂可以大幅度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试卷讲评课是二轮复习中的重要课型,笔者以试卷讲评课为例介绍如何构建开放式的课堂。可以把课堂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对错题的自我反省,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也可以和其他同学共同完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分析出学生的错误点和薄弱点,但此方式只能作为辅助方式,学生的自主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这是技术手段无法代替的;第二部分是学生向老师反映自己的疑惑,教师结合学生的疑惑和教学经验为学生讲解试题,和学生交流教师对试题的一些看法,此时学生可以适时表达自己的新想法;第三部分是学生自主整理和个别学生的答疑。这样的试卷讲评课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高效解决学生的个性问题,还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2.深度理解课本,构建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的构建应该是在学生深度理解课本的基础之上,构建的知识体系可以将散乱的生物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在复习课中,深度解读课本对学生的高效学习来说特别重要。以下是必修1课本对细胞骨架的介绍。

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并非是漂浮于细胞质中的,细胞质中有着支持它们的结构——细胞骨架(图1)。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在二轮复习中对这段内容的深入解读有助于学生在知识点之间建立更多的联系。(1)锚定并支撑细胞器:细胞器在细胞内不是均匀分布的,比如线粒体在受精卵分裂面分布较多、叶绿体随光照变化而发生运动、细胞质的流动、细胞内囊泡的定向运动等;(2)与细胞分裂、运动有关:染色体的准确分配与微管(细胞骨架的一种)形成的纺锤体牵引密不可分,细胞的变形与细胞骨架的重排有关,细胞通过变形实现运动(如变形虫的运动)等。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构建图2所示的知识网络。 

课本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内容,如果解读得恰到好处,对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对知识融会贯通是非常有利的。

3.以真实情境为载体的复习课设计

?课程标准?中强调,以真实情境为载体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可以提高学生在不同复杂程度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评价其所达到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在?评价体系?中强调,情境是考查的载体。2021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在深化考试内容改革中提出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下面笔者以具体实例讨论在二轮复习中如何合理利用真实情境。以新冠肺炎为情境载体的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专题复习设计如图3所示。   

4.做好精练、精讲

4.1精练

精练指要练好题,平时的巩固练习和大型的测试性考试题是有区别的,一套用于培养学生的优秀巩固练习题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以中等难度题目为主,有少量的基础知识训练题和较难试题;(2)有以真实情境为背景的开放性试题;(3)有一题多解试题(常用于遗传题的巩固训练);(4)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改编的试题,可以从题目条件、设问方式、情境迁移等方面进行改编;(5)通过练习可以整合多个知识点的试题,尤其是跨模块的知识点。

4.2精讲

有了以上标准的精练,精讲也就容易了。(1)基础试题的讲解可以根据学生反馈情况,适当提醒学生题中的易错、易混点;(2)真实情境下的开放性试题的讲解应注意如何将课本基础知识与真实情境相联系,进行归纳、推理等科学思维的训练,同时训练学生用规范生物学术语描述、解释生物学现象的能力等;(3)利用试题培养学生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能力,教会学生抓住重要条件、生物学现象的本质等,这些才是解题关键;(4)通过某道试题的讲解找到多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有利于学生巩固自己在二轮复习中正在逐步完善的知识体系。

4.3厘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2021年,广东卷,第13题)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使植物气孔张开。适宜条件下,制作紫鸭跖草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观察蔗糖溶液对气孔开闭的影响,图4为操作及观察结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比较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③处理后>①处理后

B.质壁分离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滴加②后的观察视野中

C.滴加③后有较多水分子进入保卫细胞

D.推测3种蔗糖溶液浓度高低为②>①>③

A

在二轮复习阶段讲评此题可以达成以下目标:(1)简单回顾植物的渗透现象、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2)以保卫细胞的渗透现象和气孔开度的关系为主线将植物对高温、干旱、盐胁迫等逆境的适应机制联系起来,三者共同之处是都可以通过影响保卫细胞的含水量来影响保卫细胞的状态,影响气孔的开度,对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4.4一题多变,抓住本质

某农科院培育出新品种香豌豆植株,该豌豆花色多样,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决定其红、白花色的基因控制的代谢途径如图5所示。下列对其花色的判断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该图所示现象体现了基因对生物体的性状进行直接控制B.亲本红花杂合子AaBb自交(不考虑交叉互换),F1植株中红花∶白花=1∶1

C.不同基因型的白花进行杂交,后代有可能出现红花植株

D.决定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BC

B项括号中的补充内容对B、D两项均有提示作用,进而降低了题目难度。选项排列顺序基本符合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特点,故此题目适合一轮复习使用。

某农科院培育出新品种香豌豆植株,该豌豆花色多样,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决定其红、白花色的基因控制的代谢途径如图5所示。下列对其花色的判断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图所示现象体现了基因对生物体的性状进行直接控制

B.不同基因型的白花进行杂交,后代有可能出现红花植株

C.亲本红花杂合子AaBb测交,F1植株可能出现红花

D.决定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BC

对选项进行改编,调整选项顺序,题目难度升高。主要表现为C项没有提示信息,D项要求学生在明确了可能发生交叉互换的基础上,还必须掌握基因重组的概念。作为多项选择题,学生很有可能会多选D项。此题目适合作为对基因重组部分内容一轮复习后的练习题,且为难题,也可作为二轮复习中的较难题。

某农科院培育出新品种香豌豆植株,该豌豆花色多样,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决定其红、白花色的基因控制的代谢途径如图5所示。下列对其花色的判断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图所示现象体现了基因对生物体的性状进行直接控制

B.该图说明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C.不同基因型的白花进行杂交,不可能出现红花植株

D.决定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B 

替换变式1中C项,并将其置于B项,变式1中的C项对D项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修改后,排除了其对D项的提示作用,提高D项的难度,因此本题的整体难度增大。改为单选题后,可以排除学生选择不全得分的情况,增加了题目的区分度。同时B项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的考查要求较高,增加了题目难度。本题适宜作为二轮复习中的难题。

(1)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只能发生交叉互换,不能发生自由组合;(2)基因重组包括交叉互换和自由组合。

5.重视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生物学与化学学科的交叉:(1)人教版新教材加入了水的氢键相关知识,这有利于学生对以下内容的理解:水与蛋白质等大分子结合形成结合水,水有利于维持生物体体温恒定(比热容较大),水对细胞膜上磷脂分子的排列方式的影响等;(2)蛋白质的盐析,海藻酸钠凝胶珠的形成等为胶体的聚沉现象,因此盐析可逆,海藻酸钠凝胶珠的形成与加入盐的浓度有关;(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的反应本质是铜离子与肽键相关原子形成配位键的过程,因此肽链也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肽链中相关原子暴露更多、反应更容易)等等。生物学与物理、数学和地理等学科也有交叉,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

总之,教师在二轮复习中对学生的培养应该顺应学生自身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强大的学习能力,不断地升华知识,形成复杂的知识网络,同时适当的兼顾查漏补缺。

《教学考试》杂志征稿

《教学考试》杂志(国际标准刊号:ISSN-。国内统一刊号:CN54-/G4)是公开发行的省级期刊,获中国知网全文收录,长期面向高中一线教师征稿,目前征集年第二期杂志稿件,投稿不收取任何费用,稿件一经刊用,可获得30-元/千字的稿酬。

杂志长期征稿,感兴趣的老师可以添加梦瑶老师了解征稿内容~

扫码添加梦瑶老师

END

教学考试杂志社

提升教师实战能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zhicaoa.com/ytccd/12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