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之人宜少吃辣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m/26291.html

本文原载于7月21日江海晚报

仲夏的一天傍晚,天晴雨住,往军山绿野闲走,惊鸿一瞥,在东南麓的荷塘边遇见久违的鸭跖草。

////////

////////

鸭跖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它又称碧蝉花、碧竹草、蓝姑草、翠蝴蝶等等,叫法多得去了。盖因其茎叶似竹,吾乡称之“淡竹叶”。这个名字我喜欢,在于一语道破它的形色,且给人一种俊挺清灵的意象。至于域外名称,说来可巧,前不久翻读日本园艺家柳宗民的一本《杂草记》,得悉其日本名“露草”,别名“青花”,名字也美。

  在水一方,草色葱茏,不由俯下身来细视那亭亭玉立的淡竹叶。“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这本是杜甫吟诵雨中翠竹的句子,可我怎么觉得,用在嫩绿的淡竹叶身上也妥帖不过。有风吹来,但见一个个碧叶尖沾着亮晶晶的雨珠,摇曳在水畔红蓼、菖蒲、美人蕉丛中,好像在向我频频招手,纷纷发出久远的召唤。还有花序顶端那两瓣形似蝴蝶的蓝花,仿佛绿野仙踪的蓝精灵,摄人魂魄,激发童心。这眼头的一幕,如果借用松尾芭蕉的一句俳句,不正是“露草共蓼花,我心多怀念”?

////////

小时候,院子里的井台边,乃至墙角砖缝里,淡竹叶每年春来生苗,细茎绿叶,俨然竹米落地所生细竹的茎叶,一派泠泠清质。进入梅雨季,水气淋漓、地气淋漓,匍匐而生的一节节根须趁机一边长一边分枝,节上又不断生根,郁郁葱葱,几欲遮住一地的藿香、薄荷、车前草、马齿苋等等。而一出梅,它们不畏骄阳,一天天披纷繁茂起来不说,那鲜亮的幽蓝色小花开了,由此一天天照亮我的眼睛。但渐渐地,我又觉得,与其说是好看,不如说花儿奇特。因为,乍一粗看,都以为只有两片蓝花,其实共有六片花瓣。它除了外层下面三片不起眼的透明小花瓣,内层还有三片,其间两片碧蓝轻盈的,活像兔耳朵一般上扬着;还有一片实在是太小了,躲在两片蓝花瓣背后几乎见不着,仿佛有意与小伙伴捉起了迷藏。另外,粉黄的花蕊中探出一对长长的白色触角,据说是雄蕊,尽情随风舞蹈,招蜂惹蝶,生动有趣极了。那时的暑假很长,日子也过得很慢。这花前叶下,还真不知伴了我多少午后的悠悠时光。

当然,它不只花美,犹有祛病安人之功。入了伏,妈妈就会采摘淡竹叶给我们泡茶喝,与吾乡泡藿香、薄荷、车前草一样,说是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呢。淡竹叶茶绿莹莹的,味道淡淡的,虽不及藿香、薄荷的芳香,但倒是一点儿不恶,我一直没少喝过。至今难忘的是,有回腿上生了个疖子,一碰,疼煞我也。妈妈立马现摘淡竹叶洗净用水煎过,让我连服几天之外,还将淡竹叶连茎带叶捣烂出汁,滴上少许烧酒一搅和,用纱布一包,给我敷上。如是敷了几回,医院竟也很快好了。从此,对这恩物,不,应该称恩人,尤生敬意。后来,家里有了《植物名实图考》《本草纲目》《常见病饮食疗法》等,对其性“甘、寒、无毒”更确信无疑,并知道了它对治疗风热感冒、痈肿疔毒、小儿丹毒等有功效。

////////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当年淡竹叶护佑过的伢儿也长大、变老了。虽说好久未曾得见,可是缘于心底的情有独钟,终究留意它的种种风情。别的不说,单是去春从市图书馆借阅一本《野草离离:角落中的绿色诗篇》,喜见一篇《鸭跖草》文中诗词连连,就随手抄录了几首在笔记本上。读着读着,也记住了。如宋代翁广元有诗云:“露洗芳荣别有青,墙头微弄晚风轻。”将其看作还有些风骨的野花。宋末陈允平有《浣溪沙》曰:“双倚妆楼宝髻垂。佩环依约下瑶池。鬓边斜插碧蝉儿。不嫁东风苏小恨,未圆明月柳娘悲。舞休愁叠缕金衣。”虽非为鸭跖草所作,但婀娜多娇的美女鬓角,插上那昵称为“碧蝉儿”的蓝花,想必别有一番风致。南宋杨巽斋以《碧蝉花》诗赞之曰:“扬葩簌簌傍疏篱,薄翅舒青势欲飞。几误佳人将扇扑,始知错认枉心机。”说的是两枚蓝色的花瓣如同展翅欲飞的蝉翼,当篱笆旁的碧蝉花开放之时,引得美人以团扇扑之,才发现其实那是野花。足见其花是多么的艳丽动人。

水流云在,流连溪畔,望着那摇曳生姿的淡竹叶,浓浓的思绪发酵弥漫,漫到了碧叶蓝花深处。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市中院审监庭庭长陈健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zhicaoa.com/ytczy/6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