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 http://m.39.net/news/a_9229355.html

说起这鸭跖草,我上小学的时候就认识它了,但我更喜欢称它为“碧竹草”,因为它的花是蓝的,叶子像竹叶,春天常常在路边和山坡上都能看到它的踪迹,顺手就把它挖回家,移植在花盆中,种活后悬挂于走廊或屋檐下,又或放在书橱和花架之上,便成了如诗般美丽的盆栽,只要保持湿润稍阴的环境,它就会生长得很快,其枝叶沿花盆四周随意下垂,随着夏季的到来,朵朵蓝花绽放,煞是好看。

喜欢它,因为大自然中开蓝色花的植物并不是很多,让人的确会对鸭跖草一见难忘,况且,在它未开花之时,如细小竹子的绿藤植株,让人一种清爽的感觉,自有一派清雅韵味,等到它花开时,花顶生花序,两瓣蓝色,一瓣白色,黄色花蕊,白色花丝,整朵花犹如一只美丽的展翅欲飞的蝴蝶,美得仿佛精灵,勾人魂魄,让人过目难忘。

鸭跖草,又称碧蝉花、碧竹草、竹叶草、耳环草、蓝姑草、淡竹叶菜、竹鸡草、翠蝴蝶等等,叫法多的去了,为一年生本草植物,多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地区,常见生长于湿润阴处,在沟边、路边、田埂、山坡草丛中都能见其身影。

宋代杨巽斋《咏碧蝉儿花》写道:“扬葩簌簌傍疏篱,薄翅舒青势欲飞,几误佳人将扇扑,始知错认枉心机”。诗里的碧蝉儿花有三枚花瓣,其中两枚蓝色如翅膀状上扬,一枚白色下弯,而两枚蓝色上扬的花瓣如同展翅欲飞的蝉翼,因此当篱笆旁的碧蝉花开放之时,引得美人以团扇扑之,才发现其实那是野花。可见鸭跖草的花是如何地艳丽动人。

其实,鸭跖草的“跖”是脚掌的意思,可是它长得并不像鸭脚,反而因其叶片像竹叶,花瓣像蝴蝶的翅膀而取名“碧竹子”或“翠蝴蝶”更形象些,但为何又叫它为鸭跖草?

关于鸭跖草名字的由来,这里还有一个传说:相传于楚国郢都有一人,勇而有胆略,他将刷墙所用的白色粉沫涂抹一点在自己的鼻头上,此时,有一匠人与他配合,猛然一斧斩落,恰好将楚人鼻头上的白色粉沫砍掉,鼻子却没有丝毫的损伤,再看这位楚人,面色坦然,全无惧意,后来,这个故事就被称为“郢人之鼻斫”,斫,又读作“卓”,意为用斧头砍,唐宋时世人见有一种野花,中间花瓣带一点白色,好似将鼻头抹上白粉的楚国人,因此称之为“鼻斫草”。“斫”字后来又被讹传为“跖”,读音为“直”,因为在吴越一带,两字发音相近,于是将错就错,这种野草就被叫做为“鼻跖草”了,后来,又因为这种野花常常长在潮湿的溪边河畔,池塘水边的鸭子喜爱将这野花的鲜嫩茎叶当作食物,因此就被叫成了“鸭跖草”。

除了它的外表美丽动人之外还是治病良药,其实,鸭跖草是一味功能强大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常用于风热感冒,高热不退、咽喉肿痛、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痈肿疔毒、毒蛇咬伤等,此外,对脚气病、咽喉炎、扁桃腺炎、宫颈糜烂、小儿丹毒等有良好的疗效。

这里还有一个关于鸭跖草的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相传有一天傍晚,有一游医行医到一个小村庄,找了一户农家落脚,主人听说游医四海为家,造福百姓为乐,欣然同意,并热情款待游医,饭后众人坐在院子里乘凉,谈笑间,游医看见两个小孩坐在石凳上玩耍,经过一天暴晒的石凳,此时还很热,游医便叫住他们,两个小孩又蹦又跳仍在院子里追逐玩耍。          

到了夜间,游医放下书本刚躺下准备休息,却听见外面传来主人声音:“王大夫,你睡下了吗?”声音听起来有几分急切,游医更衣起身,把主人请入。“王大夫,深夜打扰你真是对不住,只是两个小孩入夜后,便叫着肚子胀,想小便却解不出,我本想着过一阵子就好,深夜了也不好意思打扰你,可都一个时辰了,还是便不出,王大夫,请你想想办法吧。”游医急忙赶去看了小孩,面色通红,气稍急,小腹膨涨,叫着要尿尿。游医又问了主人两小孩白日去过那里,做了些什么,又想了想,记起两小孩傍晚坐石凳的事,定是坐了那石凳,热毒伤人,阻滞膀胱窍道。便叫主人拿了灯火,记得门前有个池塘,说不定那里有医治的草药。“于是,拿着灯火,来到池塘边上,果然有他想找的草药,”游医叫妇人拿他采的草药,煮了水给小孩喝,两小孩喝了之后片刻便迫不及待的在卧房里长长的解了个小便,所有人都笑了。

游医告诫他们,以后不要坐太阳晒烫了的石凳,两小孩一边叫着知道了一边又嬉戏起来,其父叫骂了才上床睡觉。从此之后,游医在池塘采的中草药便是鸭跖草,它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肿,能治尿闭的事便在这个村庄传开了。

关于鸭跖草,这里也收集了一些便方,对于野草的认识又深入了一层,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起来:

1、治小便刺痛:鲜鸭跖草枝端嫩叶四两。捣烂,加开水一杯,绞汁调蜜内服,每日三次。体质虚弱者,药量酌减。《泉州本草》

2、治黄疸性肝炎:鸭跖草四两,猪瘦肉二两。水炖,服汤食肉,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3、治高血压:鸭跖草一两,蚕豆花三钱。水煎,当茶饮。《江西草药》

4、治水肿、腹水:鲜鸭跖草二至三两。水煎服,连服数日。《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5、治吐血:竹叶菜捣汁内服。《贵阳民间药草》

6、治喉痹肿痛:鸭跖草汁点之。《袖珍方》

7、治小儿丹毒,热痢以及急性热病:鲜鸭跖草二至三两或干的一两,重症可用五至七两。水煎服或捣汁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8、治关节肿痛,痈疽肿毒,疮疖脓疡:鲜鸭跖草捣烂,加烧酒少许敷患处,一日一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9、治急性血吸虫病:鲜鸭跖草,洗净,每天五至八两,煎汤代茶饮,五至七天为一疗程。《全展选编·传染病》

10、治手指蛇头疔:鲜鸭跖草,台雄黄捣烂,敷患处,一日一换。初起能消,已化脓者,能退癀止痛。《泉州本草》

鸭跖草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花期十分短暂,从花开到花败,也就一天的时间,甚至一天都不到,但几乎每天都会开个一两朵的,因为它怕阳光暴晒,或许是因为短暂让人倍加珍惜吧!日本作家德富芦花也写过一篇散文《碧色的花》,里面有这样的描述:“露草又名鸭跖草,这种草的姿态惟有那两瓣花儿,倒也不像完整的花,仿佛是被调皮的孩子揪掉的碎片,又像小小的碧色的蝴蝶停在草叶上,而这种花寿命短暂,开放在有露的时候,然后伴随那浮泛出金粉般黄色的花蕊而漾溢出来的鲜丽的纯碧,却是无与伦比的秀美,如把露草当作花儿是错误的,这不是花,这是表现于色彩上的露之精魂,那质脆、命短、色美的面影,正是人世间所能见到的一刹那上天的消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zhicaoa.com/ytczy/12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