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AmorphophallusrivieriDurieu

中药名:蒟蒻(块茎)

土名:魔芋、星芋、地南星、南星、蒟蒻、蛇头子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0.5~2米,地下块茎扁球形,巨大。叶柄粗壮,圆柱形,淡绿色,具睹紫色斑;掌状复叶,小叶又作羽状全裂,轴部具不规则的翅;小裂片披针形,长4~8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叶脉网状。佛焰苞大,广卵形,下部筒状,暗紫色,具绿纹,长约30厘米。花单性,先叶出现;肉穗花序圆柱形,淡黄白色,通常伸出佛焰苞外,下部为多数细小的红紫色雌花,上部为多数细小的褐色雄花,并有大形暗紫色附属物,膨大呈棒状,高出苞外;子房球形,花柱较短。浆果球形或扁球形,成熟时呈黄赤色。花期夏季。

科属:天南星科魔芋属

分布:多生山坡草丛与林下阴湿草地上。

采集:夏、秋季采茎叶或球茎。

归经:

性味功效:性温,味辛辣。有毒。消肿散结,解毒止痛,化痰消积。用于肿瘤,颈淋巴结结核,痰嗽,积滞,经闭,跌打损伤,痈肿,疔疮,丹毒,汤火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熬汤,3~5钱(须久煎2小时,取汁服)。外用:醋磨涂或煮熟捣敷。

应用:1.毒蛇咬伤:鲜块茎加食盐捣烂外敷伤处。或取球茎加浓茶磨汁,用鸡毛蘸敷肿胀处。

2.疖、痈、无名肿毒:鲜茎叶或块茎捣烂,外敷患处。

3.指头炎:块茎加醋磨汁外搽患处。

4.脚癣:块茎切片磨擦患处。

5.脑部癌肿:华东蒟蒻(魔芋块茎)一两,先煎二小时;再加苍耳草、贯众各一两,蒲黄根、七叶一枝花各五钱。煎汤,滤取清汁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6.鼻咽痛:华东蒟蒻一两,先煎二小时;再加枸杞根、鸭跖草各一两,七叶一枝花五钱。煎汤,滤取清汁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7.淋巴肉瘤:华东蒟蒻一两,先煎二小时;再加黄药子、天葵子、红木香、七叶一枝花各五钱。煎汤,滤取清汁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8.甲状腺癌:华东蒟蒻一两,先煎二小时;再加苍耳草、贯众各一两,蒲黄根、海藻、玄参各五钱。煎汤,滤取清汁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9.丹毒:华东蒟蒻捣烂拌入嫩豆腐,敷患处。(苏医《中草药手册》)

丹毒:(魔芋)适量。捣烂,拌入嫩豆腐外敷。(南药《中草药学》)

10.跌打扭伤肿痛:鲜华东蒟蒻适量。酌加韭菜、葱白、黄酒同捣烂,敷患处。(苏医《中草药手册》)

跌打扭伤肿痛:鲜魔芋适量,韭菜、葱白、甜酒酿各少许。同捣烂敷患处,干则更换。(《安徽中草药》)

11.毒蛇咬伤:鲜华东蒟蒻、青木香、半边莲各等量。共捣烂,外敷伤口周围及肿处。(苏医《中草药手册》)

12.眼镜蛇咬伤(局部迅速红肿起泡剧痛):鲜魔芋根适量,鲜滴水珠根二个,黄连少许,捣烂外敷;另用鲜魔芋花茎一至二两,鲜生姜一两,捣烂绞汁,第二次米泔水适量冲服。(《江西草药》)

13.流行性腮腺炎:魔芋一块。用醋磨浓汁涂患处,日涂4-5次。(南药《中草药学》)

14.腹中痞块:魔芋球茎二两。放入猪肚子炖吃。(《贵州草药》)

15.颈淋巴结核:魔芋三至五钱。加水煮三小时以上,去渣取汁服(切勿吃渣,以免中毒)。(南药《中草药学》)

16.脚转筋:魔芋球茎适量。捣绒,加酒炒热,揉患处;再将药渣包上。(《贵州草药》)

17.痈疖初起:魔芋、生甘草各等量。研细末,菜油(或麻油)调敷。(《安徽中草药》)

18.烫火伤:魔芋根适量。晒干研末,麻油调搽。(《江西草药》)

魔芋中毒与解救

一般食后O.5~3小时发病,开始咽喉和胃肠有灼热感,舌咽部灼热、痒痛、肿大,继之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语言不清、舌运动不灵活、出汗、心慌气急、面色苍白、脉弱无力、惊厥、呼吸不规则,最后死于呼吸中枢完全麻痹.

(1)用1:高锰酸钾溶液,或3%~5%鞣酸溶液洗胃。而后服通用解毒剂。服盐类泻剂导泻,如硫酸钠。服蛋清、鞣酸或稀醋。

(2)静脉输入5%葡萄糖盐水或10%葡萄糖液。

(3)皮肤中毒可用水或稀醋、鞣酸洗涤.

(4)中医药治疗:

1)醋50~ml,加生姜汁少许,内服一半,含漱一半。

2)生姜30g,防风60g,甘草15g,用四碗清水煎成2碗,先含漱一半,后内服一半。

3)生姜g,一半含漱,一半内服。

4)绿豆15g,生姜30g,白矾6g,甘草15g,水煎2次,合在一起,每2小时1次,2次服完,连服3~5剂。

注意切勿误食药渣,以免中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zhicaoa.com/ytczy/12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