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村位于红塔区研和街道东边,村后是官山,东北是大龙潭王家山,西南是干龙阱燕家山。三山相连,峰峦叠翠,松柏常青,恰似一只蝴蝶。山前有一个湖,历史上称为“玉湖”。

  过去,东山茂密的树林遮天盖日,飞鸟走兽藏于林间。大龙潭水清澈碧绿,在水草的衬托下,泉水缓缓溢出,流入大沟后转向鱼坝沟进入玉湖海。干龙阱水流入沙沟回转向潘家湾进入玉湖。夏季,湖水水位升高,由海口板桥流出,环绕的水系构成了山水相依相迎、“蝴蝶戏水”的大好风水。

  位于研和街道东山村的玉湖

  因为玉湖海、大龙潭和小龙潭冬蓄水、夏灌溉,排涝防旱,为民造福,因而过去东山一带又称为“玉湖乡”。过去,东山土司府的大门上悬挂着一方大匾“一片冰心”,暗合王昌龄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新兴州志》有描写玉湖的诗句:

  “爽气银河透,寒气玉露悠;依稀泻廖岸,缭绕遍芦洲。”

  当时的人们常说:

  “八百里滇池谁知晓,玉湖海京城美名扬。”

  年孟春,第二代东山土州判王迪吉与父亲王凤出资扩修了玉湖,修通玉溪东山至峨山玉湖河,解决涝旱灾害,为当地兴修水利作出贡献。完工之后,王迪吉撰写了《修东山河记》碑文,此碑现存于东山村。碑记如下:

  玉湖河在东山南,周三里许,受研和诸山泽,出梁海村,行山际之中,至河西碌碑乡,入大溪。夏秋雨潦,田禾常弱,以湖小不能容受,泄口平挟,故也山流涌激,沙石并下,泄口日就淤塞,近湖民少力难自任,明季申请三院,照昆阳海口例,每三岁发研和一乡夫,并河西碌碑乡濡及其田之夫,共相修治,着为令康熙壬申、丙子、已卯,州三给示,于孟春兴工,迪吉父子监之,约长2里许,积久不沼,雍遏倍常,己未迪吉请于州牧任公中宜批准,往例行水流畅,达无淹没之患,然玉湖诸水,旱可以蓄,潦可以泄,人为稼穑之资,惟沙泥潮溃,湖身或至平满,为患恐不止湖畔数屯也,在今日疏口为沛流之计,若异日则以俊身为探本之论也。

  除了《修东山河记》外,王迪吉还在《山川总记》一文中提到了东山河:

  州诸山皆自椒山来,在州西北铁炉关西十五里,昆阳州山也……山由夹雄山傍大溪过普妙乡,西北行二十余里灵照山,万松葱郁,绵十余里,为州南镇。前有撤喇河,由干海资东行皂君坡入大溪,西南与近州诸山,则自夹雄山右臂西行,过河西曲陀关转而北至干海资。一自西以入研和东山,有水从曲陀关后随山西行,一自东沿撒喇河北行十余里复分为二。……奴喇山南行十余里下宁来哨,小阜自南大峰口环而东北与东山际界研和,于内与州异区外别于河西、嶍峨,下有湖汇研和诸壑水,东出梁海村合关河南流,出河西军屯入大溪,为州南界。

  当年的玉湖有多亩,可是,因为20世纪那场“围海造田”运动,玉湖被毁去一部分,现在只剩下六七十亩,玉湖的名字也被改为东山海子。记者站在东山海子边,看不到一棵柳树,更看不到东山土司府的威严壮观,看到的仅仅是一大排暗红色的民房,玉湖已经萎缩成一个不太大的池塘了。

  过去,在东山土司府里,在清幽雅寂、淙淙作响的“听泉楼”后面,有楼房三间,名为“风满楼”,因面向玉湖,乡人又称为“望海楼”。夏日登楼远眺,山色湖光、田野村庄奔来眼底,清风徐徐,荷香四溢,暑热尽消,常有诗人墨客在此饮酒吟诗,以抒情怀。

  民国初年,省参议员杨开源曾在此赋诗云——

  芙蕖满沼万千花,碧玉湖光带赤霞。

  潭内新荷堤上柳,红裳翠袖影交加。

.

.

.

END

全媒体记者:饶平文/图

编辑:蒋婵雯

审核:蔡传兵

终审:蒋跃

人文玉溪工作室出品

发现不一样的玉溪

转载请联系

-

投稿请联系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zhicaoa.com/ytcyz/8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