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盲區
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3784057214134251&wfr=spider&for=pc 習慣用手機隨手拍攝照片,記錄。 很多瞬間,其實根本來不及拍照?? 好在眼睛已捕捉到感受過,足矣。 即使愛因斯坦曾說過: 過去、現在和未來只是一種固有的幻覺。 但萬物與四季更迭讓時間幻覺變得真切。 始建於的南京中山植物園,疫情下的重新開園。趕來捕獲下午的陽光與紛繁的植物,還看到了一棵建源時百年樸樹。植物安靜且充滿治癒力,真是美好的存在。希望能更多了解它們,像爺爺那樣。 秋天的存在感總是扎扎實實,在植物園散步撿拾到的橡子、板栗和杜若種子。 紅山動物園偶遇鴨跖草,特別喜歡一切藍紫色系的花。一種寧靜的色彩,像是在沈思。想起赫爾曼·黑塞的《鳶尾花》大抵是同樣的感受。 39醬送了一隻山藍鴝木雕,依舊是喜歡的藍色。那種很懂彼此喜好的朋友,雖然不在一座城市,但從不會有疏離感。 購入了郭大為同學的新專輯CD,然而發現自己已經沒有了CD機。虛擬經濟野蠻生長的時代,實物CD已然成為一種懷舊符號。但是這種拿在手中的感覺,無法被虛擬化所取代。 每天晚上會隨意畫會兒大寫意,比起素描的力圖形象我還是更愛國畫大寫意的境。每一筆都充滿變數最終卻可以恰到好處呈現,這是中西方文化和藝術表現的差異所在。差異無處不在,保持多樣性與多元是我所認同的理念。萬事萬物之間未必都要單調為比較,至少在我理解,這不是個用來比輸贏的世界。 《世界盡頭的松茸》是最近讀得非常開心的一本書,人類學相關也有其他交叉跨領域內容輸出。更妙的是以松茸作為主線,這奇妙誕生於人類干擾下森林的意外餽贈。因為理念共鳴,所以讀起來更像是在跟有共識的朋友聊天。標註花花綠綠做了很多,此處誇讚3M記號筆(翻了下購買紀錄,竟然是六年前在上海工作時買的??斷斷續續用到現在依舊絲滑)。 上學的時候多少還是有些叛逆且淺薄,對於很多歷史課本教材抱有一種懷疑態度。結果就是應對考試之外很少認知看歷史相關的書籍。最近入了講談社的中國歷史和日本歷史,準備從頭補歷史。這個年紀看歷史,在我看來反倒是更適合,畢竟沒有年少時被馴化的認知。結合成年後自己的經歷與認知,再來重新讀歷史應該會有更客觀和多元的認知。 最後以紐特學長作為近期生活認知的重點強調,當寵物變成了短視頻的財富流量密碼,當動物變成了商業斂財工具,當代人有沒有認真思考過重新去理解動物?而不是靠著被賦予人類意志和比喻的文學作品去認知動物,什麼狡猾的狐狸,奸臣般的貓,狗是忠臣的代表??拜託都年了,為什麼不從動物行為學開始了解動物?去人類中心主義,於我理解正如一花一世界。人類很渺小,不過是自然演化下的碳基生物,實在沒必要自大稱主宰。張嘴閉嘴征服自然,歇歇吧好嗎?沒有自然萬物的共存,人類早滅絕了。懷揣一顆敬畏之心活著,總不會錯。避免在人云亦云中淪為短視狹隘的人類,終身學習力求減少認知盲區便已是最好的成長。 松与竹愿你在我的文字中感受到浅暖之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zhicaoa.com/ytcyz/11873.html
- 上一篇文章: 露草色的蝴蝶,鸭跖草的姿态
- 下一篇文章: 庄子男孩取名诗意浪漫尽在庄子散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