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读红楼红楼名场面之宝钗扑蝶及滴翠亭事
前言: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文章,作者也是一个红楼梦的爱好者,文章写的是对于红楼梦里薛宝钗的经典场面扑蝶一景的分析,他说宝钗扑蝶说明了四件事,一是说宝钗天性活泼,是后天变得沉稳的。这一点我是部分赞成的。二是宝钗扑蝶说明了宝钗自私,冷酷无情。这我实在是看不出来。三是扑蝶暗指宝钗扑杀了宝黛爱情。好吧,作者想的复杂了。四是宝钗扑蝶引出了后来的滴翠亭事件,暴露了宝钗的本性,喜欢偷听捉住别人的把柄。关于我这一点我也不能赞成。对此我必须写一篇文章,来谈谈我自己的想法,同时反驳一下这个作者的观点。 在这之前,为了让广大读者了解宝钗扑蝶及滴翠亭事件的经过,我先把故事简单叙述一下,而且我是照着书上的文本说的,是事实。在书的第27回,这一回的回目叫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作者曹雪芹在写书的时候对于每一回的回目标题也是花了很大心思的,这一回很明显主要讲了两件事,薛宝钗和林黛玉各占一半,而且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薛宝钗比喻成了杨贵妃,把林黛玉比喻成了赵飞燕。这两个人都是中国古代有名的美女,唐朝的杨贵妃偏胖,汉朝的赵飞燕略瘦,成语环肥燕瘦就是说的这两人,正好符合薛林二人的外貌特征,说明在作者心里,两个人的地位是平分的。这一天是农历的芒种,大家都在院子里玩,众人一看林黛玉没来,于是薛宝钗就说那我去找她吧,于是薛宝钗一个人去林黛玉住的潇湘馆,结果走到门口看见了贾宝玉也要进去,薛宝钗就没有进去又折返了,这个时候在路上薛宝钗遇到了一对蝴蝶,书中这样写道: 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将欲过河去了。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边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在我看来,这一段形象的写出了薛宝钗天真活泼的一面,一直以来很多读者不喜欢薛宝钗,原因就是说她的成熟,失去了她这个年纪应有的天性,但是作者偏偏不想读者这么认为,你们觉得薛宝钗过于老成,但我又写了这一段,让我们看到了与众人在一起时不一样的薛宝钗。我自己小时候,估计不止我一个,很多人在小时候都捉过蝴蝶吧,别说我们,我儿子看见蝴蝶都要伸手去抓,说明这是人在儿时的一个乐趣,书中27回时薛宝钗也不过是一个十五岁不到的小姑娘,我们现在十几岁的时候有电视有手机,可以玩游戏,玩具很多,古时候的人没有我们现在的物质丰富,平时又不怎么出门,在院子里看见了蝴蝶伸手去捉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上述我说的那个作者说宝钗扑蝶说明了宝钗的冷酷无情,我觉得这有点夸张了,哪个孩子看见了蝴蝶不会想捉住了玩玩呢,何来冷酷之说,就算捉住了蝴蝶也不是把蝴蝶弄死,也会放走的。至于他又说了,蝴蝶在中国典故里暗指的是恩爱的情侣,比如最著名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两个人化蝶了在一起了,所以蝴蝶象征了爱情,在书中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宝钗扑蝶就是要拆散这对情侣。我觉得这个作者要这么想也可以,但是不是有点牵强了,甚至说有点想的太多了,当然从书的故事发展来看,最后贾宝玉是和薛宝钗结婚的,没有和他真正喜欢的林黛玉在一起,但这是结果了,不能用最后的结果来看前面的故事,这是马后炮式的事后诸葛亮,我是反对的。 扑蝶先写到这里,扑蝶之后又发生了滴翠亭事件。薛宝钗一路跟着蝴蝶走,不知不觉就走了很多路,走过了桥和池塘,来到了大观园里的一个亭子边上,就是滴翠亭。亭子里有人在说话,不巧被薛宝钗听见了。这亭子里的两个人是小红和坠儿(两个小丫鬟),她们说的是还手帕的事情。简单的讲就是小红有一块手帕丢了,正好被贾芸(贾宝玉的一个侄子)捡到了,贾芸就找失主,坠儿就说这好像是小红的,坠儿就拿着手帕找到了小红,小红一看果然是自己丢的,坠儿就说这个贾芸捡到的,你要不要谢谢他,小红说可以,但这件事你不要告诉别人。正好薛宝钗在亭子窗外都听见了,这两人还很小心,万一亭子外面有人怎么办,要开门看看有没有人。(补充一句,在古代尤其是大家族里,身为丫鬟的女孩是不能和男主人之外的男的接触的,贾宝玉是男主人,但贾芸只是贾宝玉的一个远房侄子,不是大观园的主人,只是偶尔进来玩,是不能随便和院子里的丫鬟接触并发生故事的,一旦被人知道了轻者被人说三道四重者被赶出去,而且小红本人确实对贾芸有点意思,所以更加不能让别人知道贾芸捡到了她的手帕这事了)这个时候薛宝钗正好在,走开已经来不及了,那怎么办呢,薛宝钗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书中这样写道: 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那亭内的小红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呢。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 你看了也明白,薛宝钗假装在追林黛玉,这样她是正好追到这里的,就不会被怀疑在偷听,这急中生智的金蝉脱壳的办法实在很聪明。很多读者,尤其是拥黛批钗的读者就在这里对薛宝钗提出了很重的批评,甚至是痛骂。薛宝钗走了,小红着急了,书中原文写道:谁知小红听了宝钗的话,便信以为真,让宝钗去远,便拉坠儿道:“了不得了!林姑娘蹲在这里,一定听了话去了!”小红道:“要是宝姑娘听见还罢了。那林姑娘嘴里又爱克薄人,心里又细,她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怎么样呢?”。根据这一段,很多红学研究者就把薛宝钗骂了,说她嫁祸林黛玉,让小红对林黛玉怀恨在心,说明薛宝钗这个人心太坏,把林黛玉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随时都要加害她,让她被大家所讨厌。我对于这样的观点是不敢苟同的,首先薛宝钗是急中生智的办法,并没有故意,如果说小红对林黛玉怀恨在心,但从后来的故事来看,既然怀恨了就要报复,显然小红没有做出什么报复林黛玉的事情,既然没有报复何来的怀恨在心呢。其次,小红怕林黛玉知道了这件事会到处说,事实证明这件事除了当事人的小红、坠儿和贾芸自己知道以外,就薛宝钗知道,也没有第五个人知道这件事,薛宝钗很明显是不喜欢说三到四的,不会说别人的小事,虽然自己不小心听见了。相反,薛宝钗想出的这个办法是个好办法,说明她的反应很快,脑子很好使,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小时候捉迷藏的游戏,你找不到这个人,但你不说,反而故意站在那里随口说,我看见你了,出来吧。这个时候藏着的人以为自己被发现了就出来了,你这样就真的找到了,薛宝钗的办法也是同样的道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zhicaoa.com/ytcxz/6783.html
- 上一篇文章: 草地里的1种ldquo碧竹子rdq
- 下一篇文章: 生长在农村的中草药,天天踩却不知它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