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草害
麦田杂草种类 据调查,我国麦田杂草有余种,以一年生杂草为主,有一部分二年生(越年生)杂草和少数多年生杂草。其中在全国分布普遍、对麦类作物为害严重的杂草有11种,包括野燕麦、看麦娘、马唐、牛筋草、绿狗尾草、香附子、藜、酸模叶蓼、反枝苋、牛繁缕和白茅;在全国分布较为普遍,对麦类作物为害较重的杂草有19种,包括播娘蒿、猪殃殃、大巢菜、小藜、凹头苋、马齿苋、繁缕、棒头草、狗牙根、双穗雀稗、金狗尾草、小蓟、鸭跖草、扁蓄、田旋花、苣荬菜、小旋花、遏蓝菜、千金子、细叶千金子和芦苇。在局部地区对麦类作物为害较重的杂草有24种,其中温寒带地区有荞麦蔓、苍耳、问荆和毒麦等,热带、亚热带地区有硬草、春蓼、碎米荠等。 麦田杂草的分布 [北方旱作冬麦草害区] 包括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地区。该区是我国小麦主产区,麦田主要杂草有播娘蒿、猪殃殃、野燕麦、小藜、荠菜、萹蓄、米瓦罐、遏蓝菜、小蓟(刺儿菜)、打碗花(小旋花)等,麦田有草面积占74%,中等以上发生面积占50%。该区西部从河南至陕西关中平原,野燕麦和猪殃殃发生严重,出现频率分别达98%和64%,为害率分别达58%和26%。 [南方稻茬冬麦草害区] 包括秦岭、淮河以南,大雪山以东地区。麦田杂草在秋、冬、春季均能萌发生长,但萌发高峰期在秋末冬初。麦田主要杂草有看麦娘、牛繁缕、繁缕、大巢菜、猪殃殃、春蓼、雀舌草、碎米齐、长芒棒头草、酸模叶蓼等。看麦娘为害面积万亩,严重为害面积万亩,牛繁缕为害面积万亩以上。 [春麦草害区] 包括长城以北、岷山和大雪山以西地区。麦田主要杂草有野燕麦、藜、篇蓄、猪殃殃、田旋花、苣荬菜、大蓟(大刺儿菜)、卷茎蓼、香薷、离蕊芥、芦苇、反枝苋、稗、滨藜等。田间杂草4~5月出苗,7~9月开花结实,多数种子在土壤中越冬。该区耕作粗放、麦田草害严重。 麦田杂草的危害 北京市植保站的研究表明,藜2、3、4、5级为害(按覆盖度分级),小麦分别减产11.1%、17.9%、26.4%、36.1%。打碗花每平方有18、36、54和株时,小麦分别减产6.6%,13.9%、16.6%和22.5%。葎草、藜、萹蓄、打碗花、播娘蒿和荠菜等混合发生时,若2、3、4、5级为害,小麦分别减产2.8%、6.1%~15.9%、22.6%~34.9%、40.3%~41.0%。 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的研究表明,当麦田播娘蒿发生密度每亩增加0株时,每亩小麦穗数减少穗,每穗粒数减少0.26粒,千粒重降低0.04克,亩产损失4.32千克。由于麦田杂草种类多、分布广、生长快、密度大、繁殖迅速、抗逆力强,不仅与小麦争夺水分、养料、光照和生存空间,而且传播小麦病虫害,严重地影响小麦生长发育。 据报道,全国每年因杂草为害损失小麦约40亿千克,损失率达15%。恶性杂草野燕麦几乎遍布全国各省区,为害面积万亩,严重为害面积万亩,损失小麦17.5亿千克。 麦田杂草发生规律 杂草的共同特点是种子成熟后有90%左右能自然落地,随着耕地播入土壤,在冬麦区有4~5个月的越夏休眠期,期间即便给以适当的温湿度也不萌发,到秋季播种小麦时,随着麦苗逐渐萌发出苗。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对华北麦区的主要杂草野燕麦、猪殃殃、播娘蒿、大巢菜和荠菜进行了发生规律研究,结果如下: (1)种子萌发与温度的关系猪殃殃和播娘蒿的发育起点温度为3℃,最适温度8~15℃,到20℃发芽明显减少,25℃则不能发芽。野燕麦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15~20℃为最适温度,25℃发芽明显减少,40℃则不能发芽。 (2)种子萌发与湿度的关系土壤含水量15%~30%为发芽适宜湿度,低于10%则不利于发芽。小麦播种期的墒情或播种前后的降雨量是决定杂草发生量的主要因素。 (3)种子出苗与土壤覆盖深度的关系杂草种子大小各异,顶土能力和出苗深度不同。猪殃殃在1~5厘米深处出苗最多,大巢菜在3~7厘米处出苗最多,8厘米处出苗明显减少,野燕麦在3~7厘米处出苗最多,3~10厘米能顺利出苗,超过11厘米出苗受抑制。播娘蒿种子较小,在1~3厘米内出苗最多,超过5厘米一般就不能出苗。 (4)小麦播种期与杂草出苗的关系杂草种子是随农田耕翻犁耙,在土壤疏松通气良好的条件下才能萌发出苗的。麦田杂草一般比小麦晚出苗10~18天。其中猪殃殃比小麦晚出苗15天,出苗高峰期在小麦播种后20天左右;播娘蒿比小麦晚出苗9天,出苗高峰期不明显,但与土壤表土墒情有关;大巢菜出苗期在麦播后12天左右,15~20天为出苗盛期;荠菜在麦播后11天进入出苗盛期;野燕麦比小麦晚出苗5~15天。麦田杂草的发生量与小麦的播种期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小麦播种早,杂草发生量大,反之则少。 (5)杂草出苗规律猪殃殃和大巢菜在年前(10月中旬到11月下旬)有一出苗高峰期,年前出苗数占总数的95%~98%,年后3月下旬到4月上旬还有少量出苗;野燕麦、播娘蒿和宝盖草等几乎全在年前出苗,呈现“一炮轰”现象,年后一般不再萌发出土。一般年前杂草处于幼苗期,植株小,组织幼嫩,对药剂敏感,而年后随着生长发育植株壮大,组织加强,表皮蜡质层加厚,耐药性相对增强。又由于绝大多数麦田杂草都在年前出苗,所以要改变以往麦田除草多是在春季杂草较大时施药的不良做法,抓住年前杂草小苗的敏感期施药,以取得最佳除草效果,并能减少某些残效期过长的除草剂在年后施药会对小麦或后茬作物产生药害的危险性。 麦田杂草防除的策略 麦田除草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除”的策略,把农业防除措施,人工锄草和化学除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治理体系。各麦区可根据当地杂草种类、为害情况、自然条件、气候,耕作制度等,因地制宜,采取简便有效措施,把杂草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损失水平以下。 (1)农业措施除草 [精选种子,严格检疫]因为麦种里混有杂草种子是杂草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检疫性杂草如毒麦等,要严密封锁发生的疫区,杜绝杂草种子蔓延,尽快消灭零显发生区,切实保护未发生的地区。 [轮作倒茬]通过不同的作物轮作倒茬,可以改变杂草的适生环境,创造不利于杂草生长的条件,从而控制杂草的发生。在北方麦区要改变小麦多年重茬现象,实行轮作,有条件的地方可与水稻轮作,可使田旋花、香附子、刺儿菜和苣荬菜等多年生杂草的地下根茎淹死,除草效果很好。南方麦区,特别是看麦娘重发区,要改变多年一贯的小麦、水稻连茬现象,可水改旱作。种绿肥,在杂草开花期及时翻压,既灭草又养地。 [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由于农村堆肥中常用的枯草和打场的残渣中混有很多杂草种子,因此,农家肥料必须经过高温腐熟,以杀死杂草种子,并充分发挥肥效。 [合理耕作]采取深浅耕相结合的耕作制,既控制了麦田杂草,又省工省时。在野燕麦重发区,一年深耕(深播20厘米左右),二年浅耕(耙10厘米左右),可使杂草种子集中在表土层,萌发整齐,化学除草效果好。在多年生杂草重发区,冬前深翻,使杂草地下根茎暴露地表而被冻死或晒死。常年精耕细作的田块多年生杂草较少发生。 [加强田间管理]主要是适时除草(可在小麦分蘖期以前人工锄草一次)、追肥和灌溉,促进小麦健壮生长,以苗压草,充分发挥生态控制效应。 (2)麦田化学除草 [阔叶杂草的防除]用于麦田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有2,4-滴丁酯、2甲4氯、苯达松、巨星、百草敌、甲磺隆、绿磺隆、使它隆、西草净、溴苯腈、碘苯腈等。 巨星(阔叶净)巨星是磺酰脲类高效除草剂,它具备除草活性高、用量少、杀草谱广、使用方便和对作物安全的优点,是一种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巨星不仅对播娘蒿、猪殃殃、繁缕、婆婆纳、大巢菜、王不留行、野油菜、荠菜、藜、反枝苋、遏蓝菜、宝盖草等阔叶杂草有显著防效,而且对田蓟、麦家公和米瓦罐等难除杂草也有很好的防除效果。在小麦2叶期至拔节期均可施药,以杂草生长旺盛期(3~4叶期)施药防效最好。每亩用75%巨星干悬剂0.9~1.4克,加水30~50千克均匀喷雾。施药后10~30天能见到对杂草的抑制作用。 4-滴丁酯对麦田的反枝苋、马齿苋、藜、蓼、苍耳、田旋花、小旋花、荠菜、播娘蒿、问荆、米瓦罐、刺儿菜和苣荬菜等有较好防治效果。在小麦4叶至分蘖末期施药,对麦类作物安全,若在分蘖期以后施药,对麦类作物易产生药害,形成畸形穗而降低产量。72%2,4-滴丁酯乳油春麦田每亩用50~70毫升,冬麦田每亩用40~50毫升,加水50千克均匀喷雾。2,4-滴丁酯的除草效果与温度有关,在气温达18℃以上的晴天喷药,有利于杂草对药剂的吸收而提高除草效果。若气温低,阴天光照不足,不仅药效差,而且麦类作物的解毒作用降低,容易引起药害。由于2,4-滴丁酯的挥发性强,在麦田施药时要与棉花、油菜、豆类等敏感作物间隔米以上,且施药麦田要在敏感作物的下风方向,风速不得超过3米/秒。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zhicaoa.com/ytcxz/3929.html
- 上一篇文章: 阳台种盆它,止咳化痰助消化过年养
- 下一篇文章: 2018年我种过的100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