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黄县2022年农药减量培训农田杂草科学
(一)稻田杂草防除方案 稻田杂草重点防除稗属、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水苋菜属、鸭舌草、野慈姑、雨久花等阔叶杂草和异型莎草、碎米莎草、扁秆藨草等莎草科杂草。根据水稻种植方式、杂草种类与分布特点,开展分类指导。 一是非化学控草技术。精选种子。通过对稻种过筛、风扬、水选等措施,汰除杂草种子,防止杂草种子远距离传播与危害。农业措施。通过土地深翻平整、清洁田园、水层管理、诱导出草、肥水壮苗、施用腐熟粪肥、水旱轮作、合理换茬等措施,形成不利于杂草萌芽的环境,保持有利于水稻良好生长的生态条件,促进水稻生长。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可人工拔除杂草,避免新一代杂草种子侵染田间。物理措施。在进水口安置尼龙纱网拦截杂草种子,田间灌水至水层10—15厘米,待杂草种子聚集到田角后捞取水面漂浮的种子,减小土壤杂草种子库数量。生物措施。在水稻活棵后至抽穗前,通过人工放鸭、稻田养鱼、虾(蟹)稻共作等方式,发挥生物取食杂草子实和幼芽的作用,减少杂草的发生基数。 二是化学控草技术。稻田杂草因地域、种植方式的不同,采用的化除策略和除草剂品种有一定差异。 机插秧田。杂草防除采用“一封一杀”策略。早稻插秧时气温较低,缓苗较慢,选择在插秧后的7—10天,秧苗返青活棵后选用丙草胺、苯噻酰草胺、五氟磺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后期根据田间杂草发生情况进行茎叶喷雾处理,选用氰氟草酯、惡唑酰草胺、双草醚、氯氟吡啶酯、二氯喹啉酸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除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选用2甲4氯钠、吡嘧磺隆、灭草松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除鸭舌草、耳叶水苋、异型莎草等阔叶杂草及莎草。中晚稻在插秧前1—2天或插秧后5—7天选用丙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嗪吡嘧磺隆、苯噻酰草胺、双唑草腈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插秧后15—20天,选用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惡唑酰草胺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除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选用吡嘧磺隆、2甲4氯钠、氯氟吡啶酯、灭草松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除鸭舌草、耳叶水苋、异型莎草等阔叶杂草及莎草。 直播稻田。杂草防除采用“一封一杀”策略。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播后1—3天,选用丙草胺、苄嘧磺隆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如果在播种后天气条件不适宜,可将土壤封闭处理的时间推后,选用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丙草胺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采取封杀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在第一次用药后,早稻间隔18—20天,中晚稻间隔12—15天,选用氰氟草酯、惡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氯氟吡啶酯、双草醚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除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选用苄嘧磺隆、吡嘧磺隆、2甲4氯钠、灭草松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除鸭舌草、丁香蓼、异型莎草等阔叶杂草及莎草。 人工移栽及抛秧稻田。杂草防除采用“一次封(杀)”策略。在秧苗返青后,杂草出苗前,选用丙草胺、苯噻酰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嗪吡嘧磺隆、双唑草腈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或者在杂草2—3叶期,根据杂草发生情况,茎叶喷雾处理药剂选择同机插秧田。 (二)玉米田杂草防除方案 玉米田杂草重点防除马唐属、稗属等禾本科杂草,反枝苋、鸭跖草等阔叶杂草。根据玉米轮作模式、杂草种类与分布特点,开展分类指导。 一是非化学控草技术。农业措施。田间沟渠、地边和田埂生长的杂草结实前及时清除,防止杂草种子扩散入玉米田危害。选用耐密玉米品种,采取精量播种、一播全苗的措施,保证春玉米每亩播种密度达到株以上,夏(秋)玉米每亩播种密度达到株以上,抑制杂草发生和生长。采取玉米间作套种大豆、花生、绿豆等作物,减少伴生杂草发生。强化肥水管理,提高玉米对杂草的竞争力。物理措施。在玉米苗期和中期,结合施肥,采取机械中耕培土,防除行间杂草。生态措施。利用粉碎的作物秸杆覆盖,有效降低杂草出苗数。 二是化学控草技术。玉米田杂草因地域、播种季节和轮作方式的不同,采用的化除策略和除草剂品种有一定差异。莠去津属于长残留除草剂,使用量应控制在每亩38克(按有效成分量计算)以下;使用过莠去津的玉米田,要谨慎选择下茬作物,以防产生药害。 春玉米:播后苗前,选用乙草胺、(精)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氟噻草胺、唑嘧磺草胺、噻吩磺隆、噻酮磺隆、2,4—滴异辛酯、异惡唑草酮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在玉米3—5叶期,杂草2—5叶期,选用烟嘧磺隆、硝磺草酮、苯唑草酮、苯唑氟草酮、氨唑草酮、噻酮磺隆、甲酰氨基嘧磺隆、莠去津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除稗草、马唐、野黍等禾本科杂草,选用氯氟吡氧乙酸、二氯吡啶酸、辛酰溴苯腈、特丁津、硝磺草酮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除鸭跖草、反枝苋、苘麻等阔叶杂草。 夏(秋)玉米:播后苗前,选用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莠去津(氰草津、特丁津、唑嘧磺草胺、异惡唑草酮)桶混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在玉米3—5叶期,杂草2—6叶期,选用烟嘧磺隆、硝磺草酮、苯唑草酮、苯唑氟草酮、噻酮磺隆、莠去津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除稗草、马唐等禾本科杂草,选用氯氟吡氧乙酸、辛酰溴苯腈、特丁津、硝磺草酮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防除反枝苋、藜等阔叶杂草。 (三)大豆田杂草防除方案 大豆田杂草重点防除马唐属、稗属等禾本科杂草,鸭跖草、反枝苋等阔叶杂草。根据大豆轮作模式、杂草种类与分布特点,开展分类指导。 一是非化学控草技术。农业措施。田间沟渠、地边和田埂生长的杂草结实前及时清除,防止杂草种子扩散入大豆田危害。通过播种前浅旋耕、适时早播,采取与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轮作方式,减少伴生杂草发生。采取适当密植、加强肥水管理,增强大豆的田间竞争能力,减轻杂草危害。生态措施。采取玉米秸秆覆盖、稻草覆盖,有效降低杂草出苗数。 二是化学控草技术。大豆田杂草因地域、播种季节和轮作方式的不同,采用的化除策略和除草剂品种有一定差异。选择除草剂时要考虑上下茬衔接科学施药,当大豆与玉米、甜菜、春油菜、瓜类等作物轮作时,不宜喷施咪唑乙烟酸、异惡草松等长残留除草剂,以免土壤残留影响后茬敏感作物生长。 春大豆:播后苗前,选用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精异丙甲草胺)+噻吩磺隆(扑草净、嗪草酮、唑嘧磺草胺)桶混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在大豆2—3个三出复叶期,杂草3—4叶期,选用烯草酮、精吡氟禾草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喹禾灵、喹禾糠酯、烯禾啶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除稗草、马唐、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选用氟磺胺草醚、灭草松、三氟羧草醚、乙羧氟草醚、乳氟禾草灵、嗪草酸甲酯、氯酯磺草胺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除鸭跖草、反枝苋等阔叶杂草。 夏大豆:播后苗前,选用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精异丙甲草胺)+噻吩磺隆(唑嘧磺草胺)桶混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在封行前,选用精吡氟禾草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喹禾灵、烯草酮、烯禾啶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除马唐、稗草等禾本科杂草,选用三氟羧草醚、乙羧氟草醚、氟磺胺草醚、乳氟禾草灵、嗪草酸甲酯、灭草松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除反枝苋、藜等阔叶杂草。土壤墒情较差或整地质量不好的大豆田,采用茎叶喷雾处理一次杀除,在大豆3—4个三出复叶期,杂草3—4叶期,选用茎叶处理除草剂进行防除。 (四)马铃薯田杂草防除方案 马铃薯田杂草重点防除马唐属、稗属等禾本科杂草,反枝苋、牛繁缕等阔叶杂草。根据马铃薯种植模式、杂草种类与分布特点,开展分类指导。 一是非化学控草技术。农业措施。及时清除田边、路旁的杂草,防止杂草侵入农田。采取马铃薯与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等作物轮作,行间套种大豆、花生等措施,减少伴生杂草发生。物理措施。在马铃薯苗期和生长中期,结合施肥,采取机械中耕培土,防除行间杂草。 二是化学控草技术。马铃薯田杂草因地域、播种季节和轮作方式的不同,采用的化除策略和除草剂品种有一定差异。 春马铃薯田:杂草防除采用“一封一盖(一补)”策略。覆膜马铃薯田,采用土壤封闭处理加薄膜覆盖防除杂草,播前3—7天,选用二甲戊灵、乙草胺、精异丙甲草胺、敌草胺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处理后薄膜覆盖防除杂草。覆膜马铃薯出苗后,根据田间杂草发生情况,在行间补施茎叶处理除草剂,选用精喹禾灵、烯草酮、高效氟吡甲禾灵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除马唐、稗草等禾本科杂草,选用砜嘧磺隆、嗪草酮、灭草松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定向行间喷雾防除反枝苋、马齿苋、牛繁缕等阔叶杂草。 冬马铃薯田:杂草防控采用“一封一盖”或“一封一杀”策略。前茬为水稻的马铃薯田,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药剂选择同春马铃薯,施药后采用稻草均匀覆盖防除杂草。前茬为蔬菜或其他作物的马铃薯田,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药剂选择同春马铃薯。苗后杂草2—4叶期,选用精喹禾灵、烯草酮、高效氟吡甲禾灵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除马唐、稗草等禾本科杂草,选用砜嘧磺隆、灭草松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行间定向喷雾防除反枝苋、牛繁缕等阔叶杂草。 (五)油菜田杂草防除方案 油菜田杂草重点防除看麦娘属、牛毛毡、狗牙根等禾本科杂草,猪殃殃、牛繁缕等阔叶杂草。根据油菜种植模式、杂草种类与分布特点,开展分类指导。 一是非化学控草技术。农业措施。及时清除田边、路旁的杂草,防止杂草侵入农田。采取油菜与豆类、绿肥、水稻等作物轮作,减少伴生杂草发生。物理措施。播种前通过翻耕或旋耕整地灭除田间已经出苗的杂草,清洁和过滤灌溉水源,阻止田外杂草种子的输入。生态措施。采取玉米秸秆覆盖、稻草覆盖,有效降低杂草出苗数。 二是化学控草技术。杂草防除采用“一封一杀”策略。在播种或移栽前2—3天,选用乙草胺、精异丙甲草胺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苗后,杂草2—4叶期,选用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喹禾灵、烯草酮、烯禾啶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除日本看麦娘、牛毛毡、狗牙根等禾本科杂草,选用草除灵、二氯吡啶酸及其复配制剂防除猪殃殃、牛繁缕等阔叶杂草。油菜田杂草因地域、播种季节和轮作方式的不同,采用的化除策略和除草剂品种有一定差异。芥菜型油菜对草除灵高度敏感,不宜使用该药;草除灵对白菜型油菜有轻度药害,宜在白菜型油菜越冬期及返青期施药。如果下茬种植蚕豆等豆科作物、马铃薯等茄科作物,要严格控制二氯吡啶酸、氨氯吡啶酸使用量,减少土壤残留药害。 来源:宜黄县农业农村局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zhicaoa.com/ytcxz/12583.html
- 上一篇文章: 南方常见的水草,如今在北方农田里泛滥
- 下一篇文章: 常用除草剂使用方法大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