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偏方

每天免费订阅中医老偏方精彩内容!

只需要点击箭头上边的蓝字即可!

黑豆大枣汤

黑豆g,大枣50g,红糖20g。

原发性痛经。

每天1剂,先将黑豆、大枣加水适量煮成粥状,再加红糖调服。每次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服用,连服10剂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

此方治疗原性痛经26例,全部治愈。疗程治愈者12例2个疗程治愈者9例,3个疗程治愈者5例岳某,女18岁,未婚。患者16岁月经机潮,每次经期少腹呈现持续性疼痛,需服止痛药方可缓解。证见:正值月经来潮,量少、色紫、有血块,少腹剧痛,肢冷汗出,面色苍白,泛恶欲吐,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细。证属寒凝胞宫,经血瘀阻不畅。治宜温通散寒,调理冲任。经服用黑豆大枣汤1疗程后,经期腹痛减轻。治疗2个疗程后诸症状消失,月经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

王焕新,赵长兰.黑豆大枣汤治疗痛经[J]、新中医,,30(4):31.

按:黑豆大枣汤方中黑豆色黑通肾,能补肾、填髓;大枣红糖色赤入血分,有健脾、温经、通络之效。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益气、温经止痛之效,用于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满意。

四物香附汤

炒当归、生地黄、白、制香附、怀牛膝各10g,川芎6g,小茴香、桂枝、艾叶各3g,吴茱萸2.5g,延胡索12go

加减:腹胀者,加乌药10g;腰酸者,加续断、狗脊各12g;寒甚者,去生地黄,加巴戟天10g,淫羊藿12g;膜样痛经者,加花蕊石20g,制没药6g,五灵脂、蒲黄各12g;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量过多如注者,去川芎,加生蒲黄30号,血竭粉3g,三七粉(吞服)2g;血块多剧痛者,加花蕊石20号,全蝎粉(吞服)3g,制没药6g;盆腔炎者,白芍改为赤芍,加牡丹皮、川棟子各10g,败酱草30g,鸭跖草15g,红藤15g;夹湿者15g,加苍术10g,茯苓12g。

痛经。临床表现为月期或其前后有严重下腹痛、腰酸,疼痛剧烈者甚至影响工作及生活。可见于原发性痛经,或者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继发性痛经。

每天1剂,水煎服。经行前3天开始服药连服7天。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月经干净后以桂枝茯苓汤化瘀消癫;盆腔炎患者月经干净后续服清瘀理湿之剂。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此方加减治疗痛经例,治愈64例,好转23例,有效10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7%。

黄素英.温宫化瘀法治疗痛经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36(7):26.

按:痛经的病因病机不外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等。风冷之邪为痛经的主要原因,其产生的机制为经脉不利,气血运行不畅,经血排出困难,即“不通则痛”。在治疗上应着重于“温”“通”两法。四物香附汤中以四物汤(炒当归、生地黄、白芍、川芎)养血调经;桂枝辛温通散;吴茱萸温中散寒;艾叶温中逐寒、调经止痛;制香附理气调经止痛;小茴香祛寒理气止痛;延胡索活血散寒、理气止痛;怀牛膝活血行瘀。根据临床实验证实,四物汤有调节子宫肌活动的作用,与理气行气的香附、延胡索、小茴香配合使用,可以提高疗效。由于阴血赖阳气的推动,若气滞不通,或阳虚阴寒凝滞,均能导致血瘀,因此与温阳祛寒的桂枝、艾叶、吴茱萸同用温中辛散,助气血流通,血得热则行,以达通则不痛之效。

注:本文摘自《中医病症效验方丛书妇科病实用验方》,主编:吴艳华,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全国优秀出版社出版。

学习倪海厦偏方大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zhicaoa.com/ytcxz/12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