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灯的人——廖松涛其人其刊兼评《美若初见》文/蝶小妖

廖松涛先生在《美若初见》自序中,开头第一句便是,美若初见,方能百看不厌。纳兰容若《木兰花令》第一句也是人生若只如初见。可见,初见带来的美,是百看不厌的。

笔者读过先生很多诗歌,这些诗大多精短有温度有湿度,也就是说,他的诗歌具有一种力,一种能让暗下来的灯刹那又亮起光来的力量。先生仿若一个修灯的人,将周遭略显浮躁的诗歌之灯轻轻拧亮。

《美若初见》中许多诗歌我读过,也曾写过评。如今成书后再读,捧在手里的感觉让我的阅读有了不一样的震撼。

时间,让我更深地去领略这些诗所包含的意义。

一、廖松涛其人

廖松涛这个名字,估计有诗友觉得些许陌生。说起木行之,大家都熟悉,民刊《北京诗人》主编,一个自掏腰包坚持多年为诗歌默默奉献的人。

廖松涛是这样介绍自己的:木行之,鄂西北人氏,无号亦无字。一生经历,颇多乖蹇。儿时习武,乡人称不学无术;少时学画,苦于画虎不成反类猫;高中时投笔从文,偶有诗文见诸报刊,随风湮没。曾于乡中抗洪,几欲卷入洪流,上天相助,始脱大险;也曾追逐世外桃源,几度迷于幽山古径之中,结绳下崖,其险自脱。生于农民家庭,缺少少爷脾性;天生两个酒窝,能装半斤烧酒;心宽体胖,诗人肚里能撑船;上过矿山,摸过鱼;摆过地摊,种过地。娶贤淑妻,丙戌年冬月新添闺女,名之奕然,幸福之至!

先生的诗观也相当特别:“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这句出自唐代诗人卢延让《苦吟》中的诗句,让我更深层次去认识诗人,以诗句作为自己的诗观,苦吟,也道出了作为一名诗人所要面对的,作诗炼句之苦。

我所认识的廖松涛,又是怎样的呢?说起来,和先生在网络上认识也有七八年了,先生给我的印象话不多,遇事做事不拖泥带水,自从我担任北京诗人执行主编以来,对于选稿,先生的决定是信任加放手,给我一个自由的锻炼空间,每每编选完成后,总是肯定我,鼓励我,并给我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让我受益匪浅。

先生给我的另一个印象,就是他能始终保持着一种姿势,冷静,不卑不亢,他的诗句大都为短句,犹如中国拳术里的短打,拳术连绵,拳拳有力,加上不凡的人生经历,或轻或重的情怀,欲说还休的张力,简洁不简陋的描述,字字相扣,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和心灵震撼。

有两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件事是年我的诗集《绿蝴蝶》的出版,先生得知此事,平时言语不多的他,真心为我高兴。并且在论坛上发起为《绿蝴蝶》征集评论的活动,很多诗友为我的诗集写了评,给我很多中肯的意见,先生采用这样的方式鼓励我,支持我,让我的脚步迈得更加扎实。也让我的诗歌生涯添加了厚重的一笔。

另一件事是在年。这里我说明一下,因我从事的工作在上班时间是不允许上网的,所以白天基本不在线。担任北京诗人执行主编期间,稿件的编选以及交稿都是要到下班后,方有时间整理。记得有一次我把稿件离线发给先生,那时已接近子时,过了会儿先生回复我辛苦了,交谈中,我才得知先生还在加班。尽管工作很忙,但先生从未耽搁北京诗人的按时出版。

刊物出版后,对于入选的作者,从来没有收过一分钱,并坚持挂号或者快递寄到入选者手中。

廖松涛先生就是这样一个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人。

二、廖松涛其刊

廖松涛创办的民刊,最初叫《潮白河诗刊》,创刊于年初,年更名为《北京诗人》,一年四期,大32开,个页码,至今已经连续出刊28期。

我认识北京诗人这本刊物是在第七期,年,这一期的主题是《城市与乡村》,当时的我还是一名新人,虽然在其他网站担任诗歌编辑,却从来没有一首诗歌在刊物上发表,听诗友说北京诗人第七期正在征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论坛投稿,也没想过会入选。

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的第一首诗歌终于被印刷成铅字了,我高兴极了,记住了这本刊物叫《北京诗人》。

因为这次征稿,我认识了站长廖松涛、执行站长雨后春笋、副站长巴芒,并且在这几位老师的支持带领下,融入了这个大家庭,成为其中一员。

至今,北京诗人已经连续出版八年了,这些年,北京诗人举办了很多活动,诸如十佳民刊活动,鱼儿山杯全国旅游诗歌散文大奖赛,北京诗人创办五周年活动,十佳诗人、杰出诗人评选等一系列在网络上较有影响的诗歌活动。

坚持自费办民刊,不靠任何赞助,除了深爱,与家人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这不是一笔小费用,一年四期,包邮。如果不是我自己也创办了民刊,是体会不到这份艰辛的,诗歌,让我们痛并快乐着。

身在其中才明白,坚持了八年之久的廖松涛,在诗歌背后,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金钱,还有对诗歌的那份执着与痴心。

这份付出,让我肃然起敬。

八年来,《北京诗人》坚持“公益、艺术、独立”的办刊方针,坚持“诗歌是一门艺术”,以质取稿,不搞圈子,不搞门派,为广大诗歌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干净、公平、优质的展示平台。

廖松涛先生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北京诗人在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zhicaoa.com/ytcsz/2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