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长在幼儿脸部应该去哪家医院治疗好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redianguanzhu/17905.html

目录

一、大豆大垄密植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二、高油大豆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三、高蛋白大豆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四、玉米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一、大豆大垄密植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大豆大垄密植采用厘米或厘米大垄,在厘米垄上种植2或3行,厘米垄上种植3或4行。以大型机械秋整地、秋起大垄为基础,选择高产优质品种,配套测土配方分层施肥、精密播种、科学施药等技术集成组装,促进大豆高产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

(一)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1.品种选择。根据生态区和市场需求,选择通过审定、熟期适宜的秆强耐密、高产、优质、抗病的品种,严格杜绝越区种植。

东部。高产品种:合农76、黑农84、垦豆43、垦丰16、东生7号、东生1号、合农69、绥农38、绥农44、北豆40;高蛋白品种:黑农48、高油品种:黑农87、合丰55、垦豆38等。

北部。高产品种:合农95、黑河52、北豆42、华疆4号、北豆36、北兴1号、黑河35;高蛋白品种:黑河43、金源55、昊疆2号、黑河45、圣豆43、北豆43、昊疆1号、黑科56、华疆2号;高油品种:克山1号等。

2.种子精选。剔除病粒、虫食粒、杂质,种子纯度、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率不高于12%,达到良种标准。

3.种子处理。精选后的种子播前须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每公斤种子可用2.5%咯菌腈毫升+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0~80毫升拌种,或用35%多·克·福大豆种衣剂1.5升进行种子包衣。

(二)轮作与耕整地

1.合理轮作。实行“米→豆→米”、“米→豆→杂”、“米→豆→麦”等合理轮作方式。

2.科学整地。实施秋整地,秋深松、深翻。无深松深翻基础地块,要秋深松深翻秋起垄,耕翻深度30厘米以上,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准;有深翻基础的地块要做到灭茬、镇压连续作业。

(三)科学施肥

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有机与无机相结合,氮磷钾科学配比,定量补充微肥。

1.有机肥。每亩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30%以上,水分小于30%)1~1.5立方米,结合秋整地做底肥一次施入。

2.化肥施用。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做到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合理搭配。参考施肥量:亩施尿素3.3公斤,磷酸二铵9~11公斤,硫酸钾4~5公斤,微生物菌剂颗粒1~2公斤为宜。氮磷钾比例:1:1.3~1.4:0.6~0.8,定量补充中微量元素。

3.施肥方法。采取分层施肥,化肥总量的60%~70%施于种下10~15厘米;30%~40%施于种子下面5厘米处为宜。

叶面追肥。大豆前期长势较弱时,喷施合格叶面营养剂。

(四)精量播种

1.播期。当5~10厘米土壤温度稳定通过7℃~8℃时,适时播种。一般第一、二积温带4月28日~5月5日播种,第三、四积温带5月5日~10日播种,第五、六积温带5月10日~15日播种。

2.播法。厘米大垄垄上双行小行距40~50厘米,垄上3行小行距20~25厘米,中间行密度较边行减少10%~15%;厘米大垄垄上3行小行距25~30厘米,垄上4行边行小行距18~20厘米,中间小行距25~30厘米。

3.密度。根据品种及土壤肥力状况,厘米种植密度2.3~2.7万株/亩;厘米种植密度2~2.4万株/亩。

4.播种量。根据种植密度、百粒重、发芽率、清洁率和田间损失率等确定播种量。计算公式如下:

亩保苗数×百粒重

亩播量(公斤/亩)= ——————————×[1+田间损失率(%)]

           净度(%)×发芽率(%)×000       

5.播种质量。播种深浅一致,覆土均匀、无断条,播种深度镇压后控制在3~5厘米。

(五)田间管理

1.垄沟深松。苗期适时进行垄沟深松,放寒增温。

2.中耕扶垄。大豆封垄前,在两个大垄中间进行中耕扶垄,同时厘米4行、厘米2行种植的实施苗带中间浅松。

3.化学除草。根据上一年草相、土壤类型、地块肥力、有机质含量、打药机车特点及当地常年气象条件等,有针对性选择除草时期、除草剂配方及用量,因地、因草施药,确保用药安全,做到减量增效。一般采用苗前、苗后两次除草控制全生育期杂草发生。

(1)苗前封闭除草。每亩用克/升乙草胺毫升,或克/升异丙甲草胺毫升,加75%噻吩磺隆2克,或70%嗪草酮35~40毫升,或克/升异恶草松80~毫升,对水15~20升喷雾。

(2)苗后茎叶除草。杂草2~4叶期,防除禾本科杂草,每亩用5%精喹禾灵~毫升,或15%精吡氟禾草灵80~毫升,或克/升高效氟吡甲禾灵60~80毫升,或12.5%烯禾定~毫升,或克/升烯草酮50~60毫升等;防除阔叶杂草,亩用克/升灭草松毫升,或克/升异恶草松80~毫升,或克/升氟磺胺草醚~毫升等。以上除草剂可因地块杂草谱不同而单用或混用。

(3)难防杂草防治方法。大蓟、小蓟、苣荬菜、鸭跖草等杂草防治,每亩可用克/升异恶草松50~70毫升加克/升灭草松毫升。应注意防治时期,大豆真叶期到1片复叶期为最佳防治时期,鸭跖草防治要在3叶期前施药,大蓟、小蓟、苣荬菜防治要在6叶以前施药。在防治杂草时按喷液量1%加入植物油助剂。

4.防治病虫害。依据预测预报,当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时,适时采取科学防控措施,避免盲目用药。

(1)叶部病害。优先使用多抗霉素、井冈霉素A、枯草芽孢秆菌等生物药剂。

霜霉病:田间病株率超过30%,及时用药防治。每亩用72.2%霜霉威水剂60~80克,或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克,对水15~20千克,茎叶喷雾。

灰斑病:7月下旬阴雨季节当大豆小叶片有30%以上出现病班时,用50%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及时防治;大豆花荚期用40%多菌灵胶悬剂克,对水30~40升进行喷雾。

菌核病:亩用25%咪鲜胺毫升或40%菌核净70克于发病初期喷一次,隔7~10天再喷一次。

(2)虫害。优先使用阿维菌素、BT等生物药剂。

大豆蚜:当蚜虫点片发生,并有5~10%的植株卷叶,或百株蚜量达0~头时应进行防治。可使用生物药剂苦参碱,或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40克、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0克,或用1.8%阿维菌素制剂或混剂10毫升,对水20升喷雾。

红蜘蛛:亩用1.8%阿维菌素制剂或混剂20毫升,对水20升喷雾。

大豆食心虫:由北至南,从7月下旬至8月上旬开展防治,防治药剂可以用80%敌敌畏乳油制成毒棍,每4垄1行,每5米插一根熏蒸进行防治,或用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等喷雾防治。有条件地方可以采取释放赤眼蜂或使用生物药剂BT,设置性诱捕器诱杀成虫。

5.灌溉。大豆开花、鼓粒期发生干旱时,适时进行浇灌。

(六)收获

1.收获时期。在大豆叶片全部脱落,茎秆黄枯,籽粒归圆,呈本品种色泽,含水量低于18%时(俗称摇铃期)收获。

2.收储方式。用带有挠性割台的大豆联合收割机进行机械直收。实行分品种收获,单运,单储。

(七)效益分析

大垄密植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大豆平均单产公斤/亩,3.4元/公斤,亩产值元;农机成本95元/亩,生产资料成本80元/亩,人工费40元/亩,亩生产成本元,亩效益元。

二、高油大豆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一)合理选茬

选择耕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的地块,前茬以玉米、马铃薯、小麦为主,根据近年使用长残留性除草剂情况,合理调茬,实行三年以上(含三年)合理轮作,不重茬,不迎茬。

(二)科学整地

在合理轮作的基础上,以深松为主体,翻、耙、旋、起、压相结合整地。玉米茬,秋季机械收获秸秆粉碎均匀还田于地表—液压翻转犁翻入30~35厘米以上耕层—重耙、轻耙结合耙碎耢平—秋起垄;麦茬,机械收获秸秆粉碎均匀还田于地表—伏翻—耙后起垄;马铃薯茬,收获后直接耙地起垄。

(三)种子及其处理

1.精选优良品种

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经审定推广的优质高油大豆品种,并进行专品种生产。第二积温带:绥农36、合农75、合丰55、合丰50、合农85等品种;第三积温带:绥农38、北豆40、东生7、合农69、合丰51等品种;第四积温带:克山1号等品种;第五积温带:华疆4号、东农49、北豆53等品种。

2.种子精选

播种前进行机械精选或人工粒选,剔除病斑粒、虫蚀粒、破瓣粒和杂质,种子质量达到种子分级标准二级以上,净度达到98%,纯度达到98%,发芽率达到95%。

3.种子处理

大豆种子采用药剂包衣处理技术。未包衣的种子每公斤种子采用35%多克福种衣剂0毫升或2.5%咯菌腈(适乐时)种衣剂~毫升采用种衣剂拌种。虫害严重的地块要选用既含杀菌剂又含杀虫剂的包衣种子,以防治地下害虫,拌种剂可添加钼酸铵,以提高大豆出苗率和固氮能力。

(四)精准施肥

农肥与化肥相结合,氮磷钾与中微量元素相结合,底肥种肥追肥相结合精准施肥。

1.底肥

利用畜禽粪便和作物秸秆等原料堆制充分腐熟发酵、无害化的农家肥亩施1.5~2吨,结合整地一次施入。三年一次。

2.种肥

根据土壤供肥能力和土壤养分平衡状况,测土配方施肥。一般中南部、西部(1~3积温带):亩施尿素3.5公斤,磷酸二铵8~10公斤,硫酸钾4~5公斤;东部三江平原(2~4积温带):亩施尿素3公斤,磷酸二铵8~10公斤,硫酸钾3.3~5公斤;北部(4~6积温带):亩施尿素2.5公斤,磷酸二铵7~9公斤,硫酸钾3.3~4.0公斤。或等有效含量的复合肥。

3.叶面追肥

大豆初花期每亩用尿素0.3~0.5公斤加磷酸二氢钾0.2公斤叶面喷施。

(五)精量播种

1.播期

当地温稳定通过7~8℃时适时早播。一、二积温带4月28日至5月5日,三、四积温带5月3日至5月8日,五、六积温带5月10日~5月20日。播种要选用气吸式播种机,精量播种、下种均匀、播深一致、覆土严,严把播种质量关。

2.种植方式

一、二积温带,标准垄65~70厘米,垄上双行种植,双行间距10~12厘米。三、四、五、六积温带厘米大垄种植,垄上3~4行。三行,平均行距22.5厘米;种植四行,小行距12厘米,宽行距21厘米。

3.种植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地力条件、施肥水平及种植方式合理确定种植密度。第一积温带常规65~70厘米垄作种植,亩保苗1.5~1.7万株;第二积温带常规65~70厘米垄作种植,亩保苗1.7~1.9万株;第三积温带厘米大垄种植,亩保苗2.2~2.4万株;第四积温带厘米大垄种植,亩保苗2.4~2.5万株;第五积温带、第六积温带厘米大垄种植,亩保苗2.5~2.8万株。

(六)田间管理

1.深松

当大豆拱土时,进行铲前深松或趟一犁,疏松土壤、增温散寒、蓄水保墒,促进大豆苗生长。

2.铲趟

及时铲趟,大豆生育期间做到两铲三趟,铲趟伤苗率小于3%。

3.排灌

根据气候与土壤墒情,播前抗涝、抗旱应结合整地进行,确保播种和出苗质量。生育期间干旱无雨,应及时灌溉;雨水较多、田间积水,应及时排水防涝;开花结荚、鼓粒期,适时适量灌溉,协调大豆水分需求,提高大豆品质和产量。提倡采用低压喷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七)病虫草害综合防控

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并做到对症适时适量用药和科学轮换用药,提高农药利用率。

1.除草

机械、人工和化学除草相结合。化学除草应根据田间草相、土壤类型和有机质含量、土壤墒情、杂草和作物叶龄、种植品种等情况,选择安全、高效、环境友好的除草方式、除草剂配方,适时适量用药。

(1)苗前化学除草

土壤墒情好、整地精细的地区可选用苗前化学除草。选用药剂有异丙草胺、异丙甲草胺、精异丙甲草胺、丙炔氟草胺、异噁草松、噻吩磺隆等。喷杆喷雾机作业时,行走速度6~8公里/小时,喷液压力2~3个大气压、喷头高度距垄台50厘米,喷液量亩用15公斤,均匀喷雾于土壤表面。

(2)苗后化学除草

禾本科杂草3~5叶期,阔叶杂草2~4叶期施药。选用药剂有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吡氟禾草灵、烯禾啶与氟磺胺草醚、灭草松等,以上药剂在施药时可加喷液0.5%~1%植物油型或多功能型助剂。喷杆喷雾机作业时,行走速度6~8公里/小时,喷液压力4~5个大气压、喷头高度距杂草50厘米左右、喷液量亩用10公斤,均匀喷雾。

2.防治病虫害

加强病虫害监测,达到防治指标,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综合措施及时防控。

(1)蚜虫防治

当有蚜株率超过50%,百株蚜量达0-头以上,植株卷叶5%-10%,而天敌数量很少时应进行防治。可选用高含量啶虫脒、吡虫啉或毒死蜱等药剂,喷雾防治。在同时发生红蜘蛛的地区,以上药剂可与阿维菌素混用兼防红蜘蛛。

(2)红蜘蛛防治

田间点片发生需要防治,每亩用48%毒死蜱50~毫升,或1.8%阿维菌素30~40毫升,对水30公斤喷雾。

(3)大豆食心虫防治

当大豆食心虫成虫田间出现打团,并且每团蛾量较大,出现成倍增长的现象,表明成虫已进入发生盛期,1~2天内应开始防治成虫。大豆封垄好的地块,可用高粱或玉米秆吸足敌敌畏药液插入田间熏蒸,要注意敌敌畏对高粱有害,距高粱20米以内的豆田内不能使用。封垄不好的地块,可使用高含量的高效氯氟氰菊酯或溴氰菊酯等药剂,喷雾防治。

(4)草地螟防治

在幼虫三龄之前,每亩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40毫升,对水30公斤喷雾。

(5)大豆根腐病

在播种前种子处理技术预防为主,可用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或35%多克福种衣剂处理,用量为种子量2.5%。发病初期喷施50%根腐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农抗)水剂倍液或53.8%可杀得(氢氧化铜)0干悬浮剂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隔10天左右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

(6)大豆菌核病防治

组织农户做好田间调查,重点地块认真巡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深埋处理。在发病面积较大时,要对中心病株喷药保护或全田施药,防止病情扩散。应采用机动式弥雾机,喷口向下作业,确保中下部植株叶片着药或使用自走式高杆喷雾机喷洒药剂。防治药剂可使用高含量的腐霉利、菌核净、咪鲜胺,对水喷雾,隔7天用药一次,优先使用水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等环保剂型。

(7)农药喷洒器具

可采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植保机械,并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规范》用药,保证农药施用效果和使用安全,植保机械使用前必需进行测试,保证各项参数指标,确保使用安全。

(八)收获

1.收获时期

大豆叶片全部脱落,籽粒含水量降为18%以下,联合收获机收获。

2.收获质量

收割前必需对收割及运输机具清扫干净,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荚为准,不丢枝、不炸荚,无泥沙,割后晒5~7天,做到单收割、单拉运、单脱粒、单品种存放。

(九)效益分析

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高油大豆平均单产公斤/亩,3.4元/公斤,亩产值元;农机成本95元/亩,生产资料成本80元/亩,人工费40元/亩,亩生产成本元,亩效益元。

三、高蛋白大豆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一)合理选茬

选择耕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的地块,前茬以玉米、马铃薯、小麦为主,根据近年使用长残留性除草剂情况,合理调茬,实行三年以上(含三年)合理轮作,不重茬,不迎茬。

(二)科学整地

在合理轮作的基础上,以“深松”为主体,翻、耙、旋、起、压相结合整地。玉米茬,秋季机械收获秸秆粉碎均匀还田于地表—液压翻转犁翻入30-35厘米以上耕层—重耙、轻耙结合耙碎耢平—秋起垄;麦茬,机械收获秸秆粉碎均匀还田于地表—伏翻—耙后起垄;马铃薯茬,收获后直接耙地起垄。

(三)种子及其处理

1.精选优良品种

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经审定推广的优质高蛋白大豆品种,并进行专品种生产。第一积温带:东农55、润豆1号、东农(豆浆豆)、东农(豆浆豆)等品种;第二积温带:黑农48、东农48、合农76、垦农30、龙豆1号等品种;第三积温带:东农60等品种;第四积温带:金源55、黑河52等品种;第五积温带:圣豆43、昊疆2号、黑河45等品种;第六积温带:圣豆44、昊疆1号等品种。

2.种子精选

播种前进行机械精选或人工粒选,剔除病斑粒、虫蚀粒、破瓣粒和杂质,质量达到种子分级标准二级以上,种子净度达到98%,纯度达到98%,发芽率达到95%。

3.种子处理

大豆种子采用药剂包衣处理技术。未包衣的种子每公斤种子采用35%多克福种衣剂0毫升或2.5%咯菌腈(适乐时)种衣剂~毫升采用种衣剂拌种。虫害严重的地块要选用既含杀菌剂又含杀虫剂的包衣种子,以防治地下害虫,拌种剂可添加钼酸铵,以提高大豆出苗率和固氮能力。

4.精准施肥

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氮磷钾与中微量元素相结合,底肥、种肥、追肥相结合,进行精准施肥。

(1)有机肥作底肥

利用畜禽粪便和作物秸秆等原料堆制发酵充分腐熟、无害化的农家肥亩施1.5~2吨,结合整地一次施入。

(2)化肥作种肥

根据土壤供肥能力和土壤养分的平衡状况,测土配方施肥。一般中南部、西部(1~3积温带):亩施用尿素4公斤,磷酸二铵8~10公斤,硫酸钾4~5公斤;东部三江平原(2~4积温带):亩施用尿素3.5公斤,磷酸二铵8~10公斤,硫酸钾3.3~5公斤;北部(4~6积温带):亩施尿素3公斤,磷酸二铵7~10公斤,硫酸钾3.3~4公斤。

(3)追肥

大豆盛花期亩用尿素0.3~0.5公斤加磷酸二氢钾0.2公斤加硼肥0.02公斤叶面喷施。

(五)精量播种

1.播期

当地温稳定通过7~8℃时适时早播。一、二积温带4月28日至5月5日,三、四积温带5月5日至5月10日,五、六积温带5月10日~5月15日。播种要选用气吸式播种机,精量播种、下种均匀、播深一致、覆土严。

2.种植方式

一、二积温带,标准65~70厘米垄作,垄上双行种植,双行间距10~12厘米;三、四、五、六积温带厘米大垄种植3~4行。三行,平均行距22.5厘米;种植四行,小行距12厘米,宽行距21厘米。

3.种植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地力条件、施肥水平及种植方式合理确定种植密度。第一积温带常规65~70厘米垄作种植,亩保苗1.5~1.7万株;第二积温带常规65~70厘米垄作种植,亩保苗1.7~1.9万株;第三积温带厘米大垄种植,亩保苗2.2~2.4万株;第四积温带厘米大垄种植,亩保苗2.4~2.5万株;第五、六积温带厘米大垄种植,亩保苗2.5~2.8万株。

(六)精细管理

1.深松

当大豆拱土时,进行铲前深松或趟一犁,疏松土壤、增温散寒、蓄水保墒,促进大豆苗生长。

2.铲趟

及时铲趟,大豆生育期间做到两铲三趟,铲趟伤苗率小于3%。

3.喷灌

有条件的地区大豆花荚期、鼓粒期遇旱应及时灌水,使土壤水分保持在25%~30%左右,保花保荚,提高产量和品质。

(七)病虫草害综合防控

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并做到对症适时适量用药和科学轮换用药,提高农药利用率。

1.除草

机械、人工和化学除草相结合。化学除草应根据田间草相、土壤类型和有机质含量、土壤墒情、杂草和作物叶龄、种植品种等情况,选择安全、高效、环境友好的除草方式、除草剂配方,适时适量用药。

(1)苗前化学除草

土壤墒情好、整地精细的地区可选用苗前化学除草。选用药剂有异丙草胺、异丙甲草胺、精异丙甲草胺、丙炔氟草胺、异噁草松、噻吩磺隆等,喷杆喷雾机作业时,行走速度6-8公里/小时,喷液压力2-3个大气压,喷液量亩用15公斤,均匀喷雾于土壤表面。

(2)苗后化学除草

禾本科杂草3~5叶期,阔叶杂草2~4叶期施药。选用药剂有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吡氟禾草灵、烯禾啶与氟磺胺草醚、灭草松等,以上药剂在施药时可加喷液0.5~1%的植物油型或其它多功能型助剂。喷杆喷雾机作业时,行走速度6~8公里/小时,喷液压力4~5个大气压、喷头高度距杂草50厘米左右、喷液量亩用10公斤,均匀喷雾。

2.防治病虫害

加强病虫害监测,达到防治指标,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综合措施及时防控。

(1)蚜虫防治

当有蚜株率超过50%,百株蚜量达0-头以上,植株卷叶5~10%,而天敌数量很少时应进行防治。可选用高含量啶虫脒、吡虫啉或毒死蜱等药剂,喷雾防治。在同时发生红蜘蛛的地区,以上药剂可与阿维菌素混用兼防红蜘蛛。

(2)红蜘蛛防治

田间点片发生需要防治,每亩用48%毒死蜱50~毫升,或1.8%阿维菌素30~40毫升,对水30公斤喷雾。

(3)大豆食心虫防治

当大豆食心虫成虫田间出现打团,并且每团蛾量较大,出现成倍增长的现象,表明成虫已进入发生盛期,1~2天内应开始防治成虫。大豆封垄好的地块,可用高粱或玉米秆吸足敌敌畏药液插入田间熏蒸,要注意敌敌畏对高粱有害,距高粱20米以内的豆田内不能使用。封垄不好的地块,可使用高含量的高效氯氟氰菊酯或溴氰菊酯等药剂,喷雾防治。

(4)草地螟防治

在幼虫三龄之前,每亩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40毫升,对水30公斤喷雾。

(5)大豆根腐病

在播种前用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或35%多克福种衣剂处理,用量为种子量2.5%。发病初期喷施50%根腐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农抗)水剂倍液或53.8%可杀得(氢氧化铜)0干悬浮剂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隔10天左右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

(6)大豆菌核病防治

组织农户做好田间调查,重点地块认真巡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深埋处理。在发病面积较大时,要对中心病株喷药保护或全田施药,防止病情扩散。应采用机动式弥雾机,喷口向下作业,确保中下部植株叶片着药或使用自走式高杆喷雾机喷洒药剂。防治药剂可使用高含量的腐霉利、菌核净、咪鲜胺,对水喷雾,隔7天用药一次,优先使用水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等环保剂型。

(7)农药喷洒器具

可采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植保机械,并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规范》用药,保证农药施用效果和使用安全,植保机械使用前必需进行测试,保证各项参数指标,确保使用安全。

(八)收获

1.收获时期

大豆叶片全部脱落,籽粒含水量降为18%以下,联合收获机收获。

2.收获质量

收割前必须对收割及运输机具清扫干净,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荚为准,不丢枝、不炸荚,无泥沙,割后晒5~7天,做到单收割、单拉运、单脱粒、单品种存放。

(九)效益分析

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高蛋白大豆平均单产公斤/亩,3.4元/公斤,亩产值元;农机成本95元/亩,生产资料成本80元/亩,人工费40元/亩,亩生产成本元,亩效益元。

四、玉米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一)主要栽培技术模式

1.65~70厘米标准垄栽培技术模式

选用熟期适宜耐密抗逆良种、大型机械深松(浅翻、耙茬)少免耕结合轮耕整地、65~70厘米标准垄精量等距合理密植播种、配方精准施肥、绿色防控病虫草鼠害、精细田间管理、适期机械化收获。

2.厘米大垄密植栽培技术模式

选用熟期适宜耐密抗逆良种、大型机械深松(浅翻、耙茬)少免耕结合轮耕整地、厘米大垄双行栽培、垄上行距40厘米、垄间行距70厘米精量等株行距密植播种、配方精准施肥、绿色防控病虫草鼠害、精细田间管理、适期机械化收获。

3.通透密植栽培技术模式

(1)或厘米大垄通透密植栽培模式

选用熟期适宜耐密抗逆良种、大型机械深松(浅翻、耙茬)少免耕结合轮耕整地、或厘米大垄双行栽培(把原65厘米或70厘米的两条标准垄合成一条大垄)、垄上行距40厘米、垄间行距90或厘米精量等株行距通透密植播种、配方精准施肥、绿色防控病虫草鼠害、精细田间管理、适期机械化收获。

(2)二比空通透密植栽培模式

选用熟期适宜耐密抗逆良种、大型机械深松(浅翻、耙茬)少免耕结合轮耕整地、标准垄上种两垄玉米空一垄精量等株距通透密植播种、配方精准施肥、绿色防控病虫草鼠害、精细田间管理、适期机械化收获。

(二)配套技术

1.品种选择及种子要求

(1)品种选择

依据市场需求、区域产业发展特点等,在品种合理布局的基础上,选用通过国家或黑龙江省审定,适应当地生态条件、出苗到成熟所需活动积温比当地常年活动积温少℃的优质、高产、多抗品种,严格杜绝越区种植。普通玉米:第一积温带上限可选用先玉等品种;其它第一积温带可选用先玉、嫩单18等品种;第二积温带可选用益农玉10号、东农、富尔等品种;第三积温带可选用德美亚3号、龙辐玉9号等品种;第四积温带可选用瑞福尔1号、德美亚1号、克玉16等品种。高淀粉玉米:第一积温带上限可选用吉龙2号、翔玉等品种;其它第一积温带可选用大民、先正达等品种;第二积温带可选用绥玉23、龙单76等品种;第三积温带可选用东农、龙育10、禾田4号等品种;第四积温带可选用鑫科玉1号、华美2号等品种。

(2)种子要求

应执行GB.1标准。粮食作物种子玉米单交种标准纯度不低于96.0%,净度不低于99.0%,发芽率不低于85%,另精量播种发芽率应不低于95.0%。未进行包衣处理的玉米种子用35%多克福种衣剂,按药种比1:70进行种子包衣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戊唑醇按种子量0.3%~0.4%拌种。

2.选地、选茬与耕整地

(1)选地、选茬

选择地势平坦,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性能好,排灌良好的地块。提倡三年以上合理轮作。优先选择前茬未使用长残留农药的大豆、小麦、马铃薯等肥沃茬口。

(2)耕整地

实施以大马力拖拉机配套多功能联合整地机械为载体,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压相结合的少(免)耕土壤耕作制。有深松或深翻基础的地块,秋整地可采取耙茬或浅翻、深松整地技术。深松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深松深度一般30~35厘米,耙茬或浅翻、深松、夹肥、起垄连续作业,起垄后及时镇压。无深松和深翻地块,三年伏翻或秋翻一次,耕翻深度25~28厘米,翻后耙耢,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及时起垄或夹肥起垄镇压。春整地地块,可采取灭茬旋耕整地,灭茬7~8厘米,旋耕10~15厘米,灭茬旋耕、夹肥起垄、镇压连续作业,达到播种状态。免耕:轮耕周期内,对前作为大豆等软茬作物,或前作采取深翻或浅翻深松的玉米茬,采用免耕播种机免耕卡种直接播种;有条件的,也可采取连续免耕技术。

3.播种

(1)播期

应在5厘米~10厘米耕层地温稳定通过7~8℃,土壤含水量25%~30%时抢墒播种。一般第一积温带4月22日~5月1日播种;第二、三积温带4月25日~5月5日播种;第四积温带5月1日~5月10日播种,各地可根据当年地温、土壤墒情、终霜期等因素的变化适当调整播期。

(2)种植方式

标准垄种植:垄距65厘米、70厘米标准垄上单行种植,或种2行空1行通透密植(2比空种植)种植。大垄密植栽培种植:一是厘米大垄密植种植。在厘米大垄上双行密植栽培种植,垄上行距(窄行行距)40厘米,垄与垄之间玉米大行距(宽行行距)70厘米;二是厘米或厘米大垄通透密植栽培。在厘米或厘米的大垄上,按垄上行距(窄行行距)40厘米,垄与垄之间玉米的大行距(宽行行距)90厘米或厘米,双行密植通透栽培种植。

(3)播种方法

按种植方式,采取机械化精量播种。播种做到深浅一致,覆土均匀。直播的地块,播种后及时镇压;坐水种的地块,播后隔天镇压。镇压做到不漏压,不拖堆。镇压后覆土深度3~4厘米。

(4)种植密度

标准垄种植:一般亩保苗0株左右;大垄密植栽培种植和标准垄2比空通透密植:一般亩保苗株左右。个别因品种特性、栽培水平、气候条件等因素,种植密度适当增减。

4.施肥

(1)有机肥

每亩施用含有机质15%以上的农肥2~2.5吨,结合整地撒施或条施夹肥或使用等效的其它有机肥。有条件的应增施生物菌肥。

(2)化肥

一般每亩施用磷酸二铵10~15公斤、硫酸钾4~6公斤结合整地做底肥或种肥施入(高淀粉生产硫酸钾施用应选上限);每亩施尿素16~25公斤,其中5~6公斤做底肥或种肥,另12~19公斤做追肥施入。底肥深度15~20厘米,种肥施在距种子5~6厘米的侧下方、深度8~10厘米。

5.田间管理

(1)查田补种、补栽

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要准备好预备苗;如遇不良条件出现粉种、烂芽等缺苗情况,要及时催芽补种或利用预备苗、田间多余苗坐水补栽。

(2)适时中耕

出苗后进行铲前深松或铲前趟一犁,深松深度为25~30厘米。

(3)灌溉

有条件的地方,在玉米对水分需求敏感时期,如拔节期、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及灌浆期,应根据旱情、土壤含水量、作物长势等情况进行灌溉。

(4)追肥

玉米7~9叶期,每亩施尿素12~19公斤,追肥部位离植株8~12厘米,深度10~15厘米。

6.病虫草害防治

(1)除草

田间除草采用机械中耕除草、人工与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法。苗前化学除草:选用爱玉优、乙草胺、异丙草胺、噻吩磺隆等药剂。喷杆喷雾机作业时,行走速度6-8公里/小时,喷液压力2-3个大气压、喷头高度距垄台50厘米,亩喷液量15公斤,均匀喷雾于土壤表面。

苗后化学除草:一般在玉米苗后3~5叶期,禾本科杂草3叶前,阔叶杂草2~4叶期施药。选用烟嘧磺隆、硝磺草酮、莠去津等药剂,以上药剂在施药时可加喷液量0.5%~1%的植物油或多功能喷雾助剂。喷杆喷雾机作业时,行走速度6-8公里/小时,喷液压力4~5个大气压、喷头高度距杂草50厘米左右、喷液量亩用10公斤,均匀喷雾。

(2)防治病虫

加强病虫害监测,采取生态、农业控制和化学防治相结合进行综合防控技术。

①粘虫防治

在成虫产卵期间,田间连续诱卵或摘除卵块;人工捕杀及中耕除草消灭幼虫。幼虫发生期,可利用中耕除草将杂草及幼虫翻于土下,杀死幼虫,同时降低田间湿度,增加幼虫死亡率。6月中下旬,防治指标:平均株玉米有50头粘虫,在幼虫三龄之前用BT可湿性粉剂(单位/毫克)2克/亩防治,或用杀虫灯防治成虫。

②玉米螟防治

越冬虫源地设置杀虫灯,诱杀越冬代成虫。开灯时期一般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每盏灯控制3万平米。

信息素诱杀玉米螟成虫。在玉米螟成虫羽化初期,按高于作物30厘米,每亩挂放一个信息素诱捕器,诱杀雄成虫。

释放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根据虫情监测结果,在玉米螟娥高峰期开始释放松毛虫赤眼蜂等寄生蜂。放蜂3次,在玉米螟化蛹率达到20%时,后推10天为第一次放蜂日,间隔5天后第二次放蜂,间隔10天后第三次放蜂。每亩地总放蜂量为00头,每次每亩放头,每亩每次放两个点,每点放1块蜂卡。放蜂方法:自上风口开始,从边垄第9垄为第一放蜂垄,此后每隔18垄为一条放蜂垄。在放蜂垄上从地头向里走14米为第一放蜂点,此后每隔28米为一个放蜂点。在放蜂点上,选一株生长健壮的玉米中上部叶片,沿主脉撕成两半,取无主脉的一半叶片,将蜂卡放在叶片背面,卵粒朝下,叶片向下轻轻卷成筒状,然后用线订牢即可。

自走式高秆作物喷杆式喷雾机或飞机航化喷洒药剂防治玉米螟幼虫。在当灯诱成虫达到高峰期,且田间卵孵化率达到30%时(一般在玉米心叶末期5%抽雄)时施药防治。生物药剂可用微克/毫克苏云金杆菌(Bt)粉剂30~40克/亩。如果虫害较重发生(百杆活虫头以上),穗期加喷一次。化学药剂采用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5克/亩或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20~40克/亩或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12克/亩。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百杆活虫

参考指标

绿色防治措施

备注

40头以下

不防治

——

40-80头

杀虫灯诱杀成虫或信息素诱杀玉米螟成虫技术或杀虫灯结合信息素诱杀成虫技术或释放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

——

80-头

杀虫灯结合信息素诱杀成虫技术或自走式高秆作物喷杆式喷雾机喷洒药剂防治幼虫

——

-头

自走式高秆作物喷杆式喷雾机喷洒药剂防治幼虫

低虫量采取一次防治;高虫量采取两次防治

头以上

杀虫灯诱杀成虫技术或信息素诱杀成虫或杀虫灯结合信息素诱杀成虫或释放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自走式高秆作物喷杆式喷雾机喷洒药剂防治幼虫

特高虫量时,加喷Bt

③玉米大斑病防治

采取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等方法进行预防。病害高发年份,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喷杆喷雾机喷雾,隔10天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

7.收获

完熟期后进行机械收获,秸秆粉碎均匀抛撒,按照轮耕整地技术要求整地。收获后的玉米要进行晾晒、烘干。

8.效益分析

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玉米平均单产公斤/亩,1.7元/公斤,亩产值元;农机成本元/亩,生产资料成本元/亩,人工费40元/亩,亩生产成本元,亩效益元。

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zhicaoa.com/ytcjg/6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