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丨立春习俗知多少
.2.3星期三 农历:腊月廿二 庚子年 庚寅月壬午日 立春立春,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立”是“开始”的意思,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立春的时间很特别,每年都在2月3日-5日之间 从年到年,只有年和年是3日立春 其他年份里均为2月4日立春 今日立春,我们来说说立春的民俗文化~ 1 立春祭 古时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现今立春日迎春虽不如从前隆重,但立春这天寄托着人们的希望,仍有一些民俗遗存,各地仍会有一些特殊的方式来迎接立春,比如挂风车、踏青等。 立春祭是一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立春祭活动内容包括祭春神(主管农事的春神句芒亦称芒神)、太岁、土地等众神。 在古代,立春是一个重大节日,称立春节、正月节、岁始、改岁等。立春岁首拜太岁是我国民间一种化煞消灾、祈福纳吉的古老传统习俗。 2 打春 指立春那天用鞭子抽打泥做的春牛以祈丰年或是敲打小锣、竹板等,唱着歌词,挨户索取钱财的习俗。《京都风俗志》书中曾记载:宫前“东设芒神,西设春牛。”礼毕散场之后,“众役打焚,故谓之‘打春’。”那时,将春牛打碎,有鞭策老牛下地耕田的“催耕”之意,人们纷纷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之为吉祥的象征,将土块放在牲畜圈,意为槽头兴旺。把粮食放在粮仓,意为仓满粮足。 3 戴春胜 指立春这天妇女们剪裁各种春天动物的装饰,戴在头上或者贴在家里的一种习俗。“胜”是装饰品的意思,制作上使用绢、罗或者纸都可以,纸是最常用的一种,用这些材料制作成长条的小旗子,或者剪裁成燕子尾巴、鸡、柳条、蝴蝶或者花鸟的形状戴在头上,表示迎春。唐宋时盛行制春幡,谓之“春胜”。春幡为长条形,如凤凰展翅。妇女用乌金纸或布帛剪制成燕子、鸡、柳枝、花卉、蝴蝶等花鸟虫卉样式,大小男女,各戴一枝于首中,意在禳凶邪、求吉利。 4 春帖子 又称春帖、春端帖、春端帖子。这是一种在“立春”日剪帖在宫中门帐上的书有诗句的帖子。诗体近于宫词,多为绝句,文字工丽,内容大都是歌功颂德的,或者寓规谏之意。“立春”日贴春帖、作春帖词,在宋代很盛行。 5 咬春 立春日吃春饼称为“咬春”。中国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盒子铺就是酱肉铺,店家派人送菜到家。盒子里分格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一种挂炉烤猪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若有刚上市的“野鸡脖韭菜”炒瘦肉丝,再配以摊鸡蛋,更是鲜香爽口),一起卷进春饼里吃。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立春日,是象征一年的起点, “一年之计在于春”, 愿你开启属于自己的气象万千。 来源丨互联网 编辑丨屋顶记 欢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zhicaoa.com/ytccd/9113.html
- 上一篇文章: 寒假第十五天新年好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