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绿色精灵4鸭跖草
拼音:yāzhícǎo 分类:鸭趾草科,鸭趾草属 物以稀为贵,若在满山遍地的万紫千红中,看到星星点点含露剔透的蓝,怎能不让人眼前一亮。它便是我们今天的主角:鸭跖(zhí)草。 “趾”的本意指“脚掌”,引申出“踩、踏”之意。然而,水禽在碧波上轻拨的红掌似乎并不能点出花儿的神韵。 不过好在除了“鸭跖草”这略带一乡野气的名字外,它还有很多其它的名字,其中一个极富诗意,那便是——“碧蝉花”。将花与“蝉”的意境巧妙相连。 虽然,午休时的蝉鸣一阵阵敲碎美人的梦境,但“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的蝉却一直是高洁的化身。 我最喜欢的是宋代杨巽斋(xùnzhāi)对它的描绘——“薄翅舒青势欲飞”。 寥寥(liáo)七字,栩栩(xǔ)如生。这一双双蓝色的翅膀,一点点嫩黄的花蕊,难怪佳人把它错认作蝶,用团扇扑花枉费心机。 不过,从诗句“不须强入群芳社,花谱原无汝姓名”可以看出,虽然喜欢它的人不少,但这般美丽的精灵却始终是无名的,或者说难登大雅之堂。 我个人认为,有下面两个重要的原因:首先,从形态上看:鸭跖草单叶互生,呈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花顶生或腋(yè)生,虽然从夏至秋均能看到它雅致而清幽的身影,但单朵花不过指甲盖的大小,朝开夕闭,禁不住日晒雨淋。此外,它的茎是匍匐茎,多分枝。这样的特征注定它几乎不可能被选做插花供人观赏。 第二个原因便是寓意了。古往今来,富丽堂皇或有吉祥韵味的花草更容易博得宠爱。鸭跖草虽有别具一格的蓝,但却是清冷的色调。它那转瞬即逝的容颜,含泪绽放的身影多少令赏花人怜惜、感伤。 然而,赏花人是喜也罢,是忧也罢,并不影响它悉心孕育来年的生命,这毕竟是对一年生草本植物来说最重要的时刻了。 待到蓝色的花瓣儿凋零,椭圆形的蒴(shuò)果把三角形的外壳撑得鼓鼓的,里面酣睡着两粒圆圆的小种子,可以在地下潜伏多年再怒放生命。 在自然界里,蓝色、绿色或黑色的花相对于其他颜色的花更为少见,所以早在千百年前它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古人从它的花瓣里挤压出粘稠的蓝色汁液用于布料染色或制作颜料。 根据《浙江传统印染手工艺调研》所记载:“中国的鸭跖草等青绿染料的染色技术也在唐代以前传入日本,蓝染、黄染以及青黄复染技术与日本的交流更是极大地促进了日本染色技术的发展。” 鸭跖草曾被广泛地运用在和服染色中,在日本的动漫中我们也能看到鸭跖草楚楚动人的身影。细心的小伙伴不妨在《龙猫》和《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截图中找找鸭跖草躲在哪儿的喔。 在这幅日本江户时期浮世绘画师石川丰信笔下的《花下美人图》里,美人所穿的和服色彩曼妙,很可能就有鸭跖草的功劳。 “豆瓣网”上有人做了鸭跖草染色的趣味实验,在此我借用这位有心人的图来给大家展现下鸭跖草染色的奥秘。(不过,由于是多次被转载的帖子,实验者的真名我暂不清楚,待知晓后一定注明。) 清晨采集的花瓣(得花费不少心血,才能集齐满满一碟喔): 花瓣原汁: 用原汁浸染的布料: 第二天布料的色彩: 大家一定发现了,鸭跖草的固色性并不好。事实上,用鸭跖草染出的蓝色很容易褪成蓝绿色、黄绿色,所以并不算染色的上品,后来逐渐被其它染色品替代。例如:亚铁氰(qíng)化钾(K4Fe(CN)6·3H2O)和三氯化铁(FeCl3)反应便能产生经久不褪色的“普鲁士蓝”, 鸭跖草是一年生的杂草,主要危害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但“天生万物无决胜”。虽然它长在田间是有害杂草,但它有清热泻火,解毒利水的功效,所以还有人特意栽种它入药。 原创文字,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转载,请注明出处为“奇幻精灵”喔。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zhicaoa.com/ytccd/458.html
- 上一篇文章: 让孩子认识自然103种路边常见植物,太全
- 下一篇文章: 生长在莱州农村的中草药,你天天踩它,却不